[其他]散热构造体和车载电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90001328.2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92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一瀬笃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H05K7/20 |
代理公司: | 11277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新宇<国际申请>=PCT/JP2017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散热片 收纳 发热部件 散热构造 车载电源 耦合 申请 | ||
本申请公布了一种散热构造体和车载电源装置,散热构造体包括第1壳体、第2壳体、连接部、以及第1散热片和第2散热片中的至少一者。第1壳体收纳第1发热部件,第2壳体收纳第2发热部件。第1散热片设于第1壳体的外表面,第2散热片设于第2壳体的外表面。连接部借助第1散热片和第2散热片中的至少一者使第1壳体与第2壳体热耦合。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散热构造体和车载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针对用在电动汽车中的逆变器装置、充电装置等电源装置而言,为了扩大续航距离,小型化和轻型化的要求日益高涨。但是,在逆变器装置、充电装置中使用的功率半导体即使小型化其发热量也不会下降,因此需要使小型化的壳体本身的散热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利用冷却水来有效地对逆变器装置、充电装置进行冷却的散热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03802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另外,在电动汽车(例如小型电动汽车(EV)和电动小型旅客通勤车) 中,也存在因不使用发动机的关系而不搭载冷却水的车辆。针对那样的车辆而言,在像专利文献1那样应用利用冷却水的散热构造的情况下,需要另外设置冷却水的设备,这不仅导致成本的增加,而且会对车体的形状产生影响,压迫室内空间。
另一方面,即使是搭载冷却水的车辆也是,在车辆的内部引出供冷却水循环的循环流路的做法会与上述同样地对车体的形状产生影响,因此也存在欲形成为尽量不使用冷却水的结构那样的要求。
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使用冷却水的前提下实现良好的散热特性的散热构造体和车载电源装置。
本公开的第1技术方案的散热构造体包括第1壳体、第2壳体、连接部、以及第1散热片和第2散热片中的至少一者。第1壳体收纳第1发热部件,第2 壳体收纳第2发热部件。第1散热片设于第1壳体的外表面,第2散热片设于第 2壳体的外表面。连接部借助第1散热片和第2散热片中的至少一者使第1壳体与第2壳体热耦合。
优选的是,在所述第1壳体的所述外表面设有所述第1散热片,在所述第 2壳体的所述外表面设有所述第2散热片,所述连接部使所述第1散热片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2壳体热耦合。
优选的是,所述散热构造体还包括导通部,所述导通部设于所述第1壳体的所述外表面,用于使具有所述第1发热部件的第1电路与具有所述第2发热部件的第2电路导通,在所述第2壳体的所述外表面设有与所述导通部相对应的开口部,利用所述连接部将所述导通部和所述开口部结合在一起。
优选的是,所述散热构造体还包括第2连接部,所述第2连接部使所述第 2散热片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1壳体热耦合。
优选的是,以所述第1壳体的形成有所述第1散热片的所述外表面与所述第2壳体的形成有所述第2散热片的所述外表面彼此相对的方式将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相邻地配置。
优选的是,所述第1散热片和所述第2散热片分别具有多个突起部,以所述第1散热片的所述多个突起部的至少两个突起部与所述第2散热片的所述多个突起部的至少两个突起部在相互分离开的状态下交替地进行组合的方式配置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
优选的是,借助在配置有所述第1散热片和所述第2散热片的区域流通的空气来对所述第1发热部件和第2发热部件所发出的热进行散热。
优选的是,所述散热构造体满足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者:通过压铸而将所述第1壳体与第1散热片一体成型的情况;以及通过压铸而将所述第2壳体与第2散热片一体成型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900013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相整流模拟控制电路
- 下一篇:基于ARM的二次逆变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