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废水的脱氮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02095.9 | 申请日: | 2018-0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78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9 |
发明(设计)人: | 田兆龙;郭宇彬;杨祖博;徐童洋;杨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蔡丽 |
地址: | 10001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废水 脱氮 生物挂膜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 污水处理领域 室内 陶粒 反硝化处理 生产过程 硝化处理 厌氧条件 重复执行 反应室 氨氮 曝气 去除 水力 填充 预设 总氮 停留 | ||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机废水的脱氮处理方法。所述脱氮处理方法为:步骤S1:对填充有直径为3~5㎜,比表面积为3~5m2/g的陶粒的反应室进行生物挂膜处理;步骤S2:向生物挂膜处理后的所述反应室内通入待处理的有机废水;所述待处理的有机废水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水;步骤S3:达到预设时间后,停止通入待处理的有机废水后,向所述反应室内曝气;重复执行步骤S2和S3;维持待处理的有机废水的水力停留时间为8~10小时,完成脱氮处理。本发明中,实现了有氧条件的硝化处理和厌氧条件下的反硝化处理的高效进行,经处理后的水,氨氮以及总氮的去除率均可以达到8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机废水的脱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平板显示技术的发展,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是目前市面上最主流的显示器,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普及。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多项工艺均需要大量使用含氮化学品,例如大量使用TMAH(四甲基氢氧化铵)用于面板的腐蚀显影,造成排出的有机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氮。为了避免环境污染,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水必须经过处理,才能排放。
目前普遍的处理方法是通过普通活性污泥法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再通过硝化反应去除氨氮(NH4+-N)。但是,该种处理方法对于总氮(TN)的脱除效率较低。随着电子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将总氮(TN)纳入排放指标,要求有机废水的处理有着更高的总氮去除率以及氨氮去除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机废水的脱氮处理方法,提高了氨氮以及总氮的去除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废水的脱氮处理方法,应用于脱氮处理设备,所述脱氮处理设备包括对有机废水进行脱氮处理的反应室,所述反应室内填充有直径为3~5㎜,比表面积为3~5m2/g的陶粒,所述脱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对所述反应室进行生物挂膜处理,使得所述陶粒上附着有硝化微生物和反硝化微生物且通过所述反应室的有机废水总氮脱除率达到50%以上;
步骤S2:向生物挂膜处理后的所述反应室内通入待处理的有机废水;所述待处理的有机废水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水;
步骤S3:达到预设时间后,停止通入待处理的有机废水后,向所述反应室内曝气;
重复执行步骤S2和S3;
维持待处理的有机废水的水力停留时间为8~10小时,完成脱氮处理。
优选地,步骤S1具体为:
步骤S1-1:用COD值为250~300mg/L的糖类水溶液浸泡反应室中的陶粒,并向反应室中连续通入空气,所述空气的进气量为25~35L/min;
步骤S1-2:20~30小时后,测定浸泡陶粒的糖类水溶液的COD值;
若测定得到的COD值不低于所述步骤S1-1中糖类水溶液COD值的60%,则去除所述反应室中的糖类水溶液,然后返回执行步骤S1-1;
若测定得到的COD值低于所述步骤S1-1中糖类水溶液COD值的60%,则去除所述反应室中的糖类水溶液,然后执行步骤S1-3;
步骤S1-3:使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水通过所述反应室,并同时连续曝气,维持所述有机废水的水力停留为30~35小时;
逐渐增加所述有机废水的进水量,直至水力停留时间为8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020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