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1064nm波段高消光比高损伤阈值半角偏振分光镜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12130.5 | 申请日: | 2018-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7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刘瑞斌;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7/28 | 分类号: | G02B27/28;G02B2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正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9 | 代理人: | 王民盛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偏振分光镜 分光镜 消光比 膜结构 半角 基底 损伤 大功率激光系统 偏振分光膜 调Q激光器 更换频率 光学薄膜 集成系统 透明 入射角 增透膜 波段 制作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1064nm高消光比高损伤阈值半角偏振分光镜的制作方法,属于光学薄膜领域。该多功能分光镜包括有透明基底,该透明基底的两侧均镀有膜结构,其中一侧镀有偏振分光膜,另一侧镀有增透膜,分光镜上两侧膜结构的入射角均定义为45±3°。该分光镜要求可分别应用到调Q激光器和大功率激光系统中,也可以应用到它们的集成系统中,增加消光比,并且能够减少偏振分光镜更换频率,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1064nm高消光比高损伤阈值半角偏振分光镜的制作方法,属于光学薄膜领域。
背景技术
偏振分光镜是一种将平行偏振光(P光)和垂直偏振光(S光)高度分离的光无源器件,用于允许平行偏振光通过此产品,并且与原光线角度一致,同时45°角反射垂直偏振光,使垂直偏振光与原光线成90°角射出,从而达到分离偏振光的目的。目前实际应用中包含偏振分光镜和偏振分光棱镜两类,偏振分光棱镜是用两块等腰直角棱镜粘接而成,组成正方体,而站界面镀偏振分光膜,入射光和偏振光的通光断面均镀增透膜。目前大量商用的半角偏振分光镜采用的是45°入射形式,在入射面镀指定波段的偏振分光膜,出射面镀指定波段的增透膜,透射平行偏振光与反射垂直偏振光形成90°夹角,从而达到分光的目的。消光比是衡量偏振分光镜的重要指标,消光比越高,分光能力越强。目前国产南光800镀膜机镀制的半角偏振消光镜的消光比可达到1000:1,而国外Thorlabs公司镀制的半角偏振消光镜的消光比可达到10000:1。此外,随着工业激光的高速发展,对激光的功率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偏振分光膜的抗损伤阈值也水涨船高。普通国产南光800镀膜机镀制的偏振分光膜层在1064nm波段,功率为5J,脉宽为10nm,连续工作20分钟之内镜片表面膜层就会损坏,拿到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有孔洞般的小点,这是激光将膜层烧毁的现象。越来越多的现象表面,研制出高消光比高损伤阈值阈值的偏振分光镜已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分光镜低消光比低损伤阈值的技术难题,致力于提供一种1064nm高消光比高损伤阈值半角偏振分光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消光比高损伤阈值半角偏振分光镜,该分光镜包括有透明基底,材料为光学玻璃,该透明基底的两侧均镀有膜结构,其中一侧镀有偏振分光膜,另一侧镀有增透膜,所述分光镜两侧膜结构的入射角均定义为45°±3°。在本发明的多功能分光镜中,所述的分光膜对应波长为1064nm,同时调整设计曲线的中心波长可以将对应波长调整到从400-2000nm中的任一点波长。在本发明的多功能分光镜中,所述的高损伤阈值阈值为激光功率10J,脉宽10ns,波长对应在1064nm。
有益效果
在镀制本发明的分光镜时,采用了日本光驰镀膜机,采用RF射频离子辅助系统,光控自动控制系统等先进工艺,可以确保膜层在致密性和厚度准确性方面满足工艺要求。本发明两侧均镀有膜结构,其中一侧镀有偏振分光膜,另一侧镀有增透膜,确保达到满足高消光比高损伤阈值的指标。利用TFCALC35薄膜设计软件在1064nm处设计1个堆栈,可以在镀膜前模拟出反射率和他透过率曲线,可以为实际镀制时膜层层数提供精确的数据。选择进口HfO2材料也可以大大是提高膜层损伤阈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偏振分光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偏振分光镜的光谱设计图;
图3是本发明偏振分光镜的光谱实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一种1064nm高消光比高损伤阈值半角偏振分光镜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21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