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15565.5 | 申请日: | 2014-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8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世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2 | 分类号: | H01L33/02;H01L33/06;H01L33/32;H01L33/3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骆希聪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市***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发光二极管结构包括基板、N型半导体层、发光层以及P型半导体层。N型半导体层配置于基板上。发光层适于发出主要发光波长介于365奈米至490奈米之间的光且配置于N型半导体层上。P型半导体层配置于发光层上,且包括P型氮化铝镓层。P型氮化铝镓层的厚度占整体P型半导体层的厚度的85%以上。
本申请是申请人于2014年1月13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410014540.5”的发明名称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半导体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科技的进步,现今的发光二极管已具备了高亮度的输出,加上发光二极管具有省电、体积小、低电压驱动以及不含汞等优点,因此发光二极管已广泛地应用在显示器与照明等领域。一般而言,发光二极管采用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如氮化镓(GaN)等材料,来进行制造。然而,当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放出近UV光或蓝光时,采用氮化镓所形成的P型半导体层会吸收波长约为365~490奈米左右的光,即会吸收近UV光与蓝光,进而影响整体发光二极管的出光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其具有较佳的出光效率。
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结构,其包括基板、N型半导体层、发光层以及P型半导体层。N型半导体层配置于基板上。发光层适于发出主要发光波长介于365奈米至490奈米之间的光且配置于N型半导体层上。P型半导体层配置于发光层上,且包括P型氮化铝镓层。P型氮化铝镓层的厚度占整体P型半导体层的厚度的85%以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P型半导体层为P型氮化铝镓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P型半导体层还包括P型氮化镓层,配置于P型氮化铝镓层上。P型氮化镓层的厚度占整体P型半导体层的厚度的15%以下。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P型氮化铝镓层包括第一P型氮化铝镓层以及第二P型氮化铝镓层。第一P型氮化铝镓层中的铝含量不同于第二P型氮化铝镓层中的铝含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P型氮化铝镓层位于第二P型氮化铝镓层与发光层之间,且第一P型氮化铝镓层中的铝含量大于第二P型氮化铝镓层中的铝含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P型氮化铝镓层的材料为AlxGa1-xN,且x为0.09~0.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P型氮化铝镓层的材料为AlyGa1-yN,且y为0.01~0.15。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P型氮化铝镓层的厚度大于第一P型氮化铝镓层的厚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P型氮化铝镓层中的P型掺杂浓度大于第二P型氮化铝镓层的P型掺杂浓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P型半导体层还包括P型氮化铝铟镓层,配置于P型氮化铝镓层与发光层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N型半导体层为N型氮化镓层。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二极管结构,还包括N型电极以及P型电极。N型电极配置于未被发光层所覆盖的N型半导体层上,且与N型半导体层电性连接。P型电极配置于P型半导体层上,且与P型半导体层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二极管结构还包括透明导电层,配置于P型半导体层上。
基于上述,由于本发明的P型氮化铝镓层的厚度占整体P型半导体层的厚度的85%以上,因此可以降低P型半导体层吸收发光层所发出的近UV光或蓝光。如此一来,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结构可具有较佳的出光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世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世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55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括远程控制装置的玩具构造系统
- 下一篇:一种半导体制冷片焊接装置及焊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