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18877.1 | 申请日: | 2018-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87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凤英;张国春;刘永亮;狄燕清;周春生;杨妙妙;李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商洛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31/30 | 分类号: | B01J3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726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剂 制备 乙二胺四乙酸 羧甲基纤维素 氯化镁 表面活性剂 环氧树脂液 三苯基膦 对设备 防腐剂 氯化铁 氯化铜 烷基铝 配方 腐蚀 保证 | ||
1.一种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的配方如下:环氧树脂液30-50份、氯化铜20-30份、氯化镁10-16份、氯化铁10-16份、烷基铝8-12份、吡啶8-12份、三苯基膦3-5份、乙二胺四乙酸3-5份、羧甲基纤维素3-5份、表面活性剂1-3份、防腐剂1-3份、助剂1-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环氧树脂液、氯化铜的重量比为35-45:23-2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氯化镁、氯化铁、烷基铝的重量比为12-14:12-14:9-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吡啶、三苯基膦、乙二胺四乙酸、羧甲基纤维素的重量比为9-11:3.5-4.5:3.5-4.5:3.5-4.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表面活性剂、防腐剂、助剂的重量比为1.5-2.5:1.5-2.5:1.5-2.5。
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的配方如下:
环氧树脂液35-45份、氯化铜23-28份、氯化镁12-14份、氯化铁12-14份、烷基铝9-11份、吡啶9-11份、三苯基膦3.5-4.5份、乙二胺四乙酸3.5-4.5份、羧甲基纤维素3.5-4.5份、表面活性剂1.5-2.5份、防腐剂1.5-2.5份、助剂1.5-2.5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其原料按重量的最优配方如下:
环氧树脂液40份、氯化铜25份、氯化镁13份、氯化铁13份、烷基铝10份、吡啶10份、三苯基膦4份、乙二胺四乙酸4份、羧甲基纤维素4份、表面活性剂2份、防腐剂2份、助剂2份。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搅拌器为辅助工具,并对搅拌器内部进行多次清洗,然后将其在200-300摄氏度的条件下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完成后,将其烘干备用;
S2、按比例将环氧树脂液、氯化铜、氯化镁、氯化铁以及烷基铝依次缓慢置入搅拌器内,并在添加过程中进行混合搅拌,添加完成后,将搅拌器内的温度升高至90-110摄氏度,待其混合均匀后,备用;
S3、在S2完成后,将温度降低至60-70摄氏度,再次向搅拌器内添加表面活性剂、防腐剂以及助剂,然后混合搅拌20-40min后,继续向搅拌器内依次添加吡啶、三苯基膦、乙二胺四乙酸以及羧甲基纤维素,保持温度不变,并缓慢搅拌90-120min;
S4、上述完成后,取出,并将其放置在无菌环境中,自然冷却,待其恢复至常温后,形成混合液体,对混合液体上层的漂浮物进行去除,然后再次将混合液体置于浓缩装置内,进行浓缩处理,完成后,即得到催化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称取原料时,其的误差不能超过百分之一,以保证其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商洛学院,未经商洛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1887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