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检测装置及方法、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21680.3 | 申请日: | 2018-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05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发明(设计)人: | 杨雅文;白向晖;王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V20/52 | 分类号: | G06V20/52;G06V10/7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检测 装置 方法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检测装置及方法、电子设备,由于直接对彩色图像进行检测,并通过两次不同的配对处理,能够对车辆的前大灯和尾灯同时进行检测和配对,并能够避免车辆转向灯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漏检和误检的可能性,有效提高了车辆检测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检测装置及方法、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状况的复杂化,对交通状况的监视和控制需求日益普遍。而对行驶的车辆的检测是视频监控的常见功能之一。目前的车辆检测方法一般针对光线较好的场景,例如白天,使用分类器等对监控图像中的车辆进行检测和计数。而对于光线较差的场景,例如夜晚,一般的车辆检测方法难以对车辆进行有效的检测。
现有的针对光线较差的场景进行车辆检测的一般流程是:根据监控视频图像的灰度图像获得二值化图像,并进行高亮区域的提取,而后对各个高亮区域进行配对,根据配对成功的高亮区域对确定车辆位置。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发明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发明内容
发明人发现,当使用上述现有的方法进行车辆检测时,一般只能针对车辆前大灯所在的高亮区域进行检测,容易产生漏检,并且,由于使用的是灰度图像,容易造成误检。另外,车辆转向灯的闪烁可能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检测装置及方法、电子设备,直接对彩色图像进行检测,并通过两次不同的配对处理,能够对车辆的前大灯和尾灯同时进行检测和配对,并能够避免车辆转向灯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漏检和误检的可能性,有效提高了车辆检测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检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确定单元,其用于确定彩色输入图像中的高亮区域;扩展单元,其用于根据各个高亮区域周围像素的颜色,扩展所述高亮区域;第一配对单元,其用于对经过扩展且具有规定颜色的高亮区域进行第一次配对,其中,根据第一组参数对各个高亮区域进行筛选,并根据任意两个高亮区域之间的尺寸差对经过筛选的各个高亮区域进行配对,获得第一组高亮区域对;第二配对单元,其用于对第一次配对失败的高亮区域进行第二次配对,其中,根据第二组参数对第一次配对失败的高亮区域进行筛选,并根据任意两个高亮区域之间的形状匹配程度对经过筛选的各个高亮区域进行配对,获得第二组高亮区域对;第二确定单元,其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组高亮区域对和所述第二组高亮区域对,确定车辆在所述彩色输入图像中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辆检测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彩色输入图像中的高亮区域;根据各个高亮区域周围像素的颜色,扩展所述高亮区域;对经过扩展且具有规定颜色的高亮区域进行第一次配对,其中,根据第一组参数对各个高亮区域进行筛选,并根据任意两个高亮区域之间的尺寸差对经过筛选的各个高亮区域进行配对,获得第一组高亮区域对;对第一次配对失败的高亮区域进行第二次配对,其中,根据第二组参数对第一次配对失败的高亮区域进行筛选,并根据任意两个高亮区域之间的形状匹配程度对经过筛选的各个高亮区域进行配对,获得第二组高亮区域对;根据所述第一组高亮区域对和所述第二组高亮区域对,确定车辆在所述彩色输入图像中的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直接对彩色图像进行检测,并通过两次不同的配对处理,能够对车辆的前大灯和尾灯同时进行检测和配对,并能够避免车辆转向灯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漏检和误检的可能性,有效提高了车辆检测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通株式会社,未经富士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16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