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快速扫描阳极溶出伏安技术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29555.7 | 申请日: | 2018-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5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宋信信;郭智勇;孟维强;杨帆;胡宇芳;王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48 | 分类号: | G01N27/48;G01N27/327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何仲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源性致病菌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阳极 捕获单元 技术检测 快速扫描 信号单元 磁分离 溶出 制备 清洗 阳极溶出峰电流 应用 玻碳电极表面 复合纳米材料 纳米颗粒溶液 戊二醛溶液 捕获抗体 定量关系 高灵敏度 检测结果 抗体结合 样品溶液 氨基化 滴加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快速扫描阳极溶出伏安技术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1)将氨基化Fe3O4纳米颗粒溶液中加入到戊二醛溶液中反应后,经磁分离清洗后加入食源性致病菌捕获抗体反应后,经磁分离清洗后获得捕获单元溶液;(2)将复合纳米材料AgNPs@g‑C3N4与食源性致病菌抗体结合后获得信号单元;(3)向磁性玻碳电极表面依次滴加捕获单元、食源性致病菌样品溶液、信号单元后得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其应用为根据阳极溶出峰电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尤其是涉及基于快速扫描阳极溶出伏安技术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食源性致病菌是指可以引起食物中毒或以食品为传播媒介的致病性细菌。食品在采集、加工、运输等环节中很容易受到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因之而起的食物中毒和疾病爆发事件频频发生,我国每年因食源性致病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70亿美元。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有: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传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方法为生化培养鉴定法,此法步骤繁琐,检测周期长,耗时费力。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发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DNA杂交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生物芯片等方法也被应用于检测食源性致病菌,获得了较好的准确度和灵敏度,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假阳性几率偏高、仪器昂贵、检测成本高、检测步骤复杂、检测时间长等。因此,开发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是迫切需求。
阳极溶出伏安法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分析方法,是指向工作电极施加氧化扫描电压,使工作电极上的金属氧化溶出而产生氧化电流,根据氧化过程的电流进行定量分析的电化学分析法。通常在阳极溶出之前,先向工作电极施加还原电压,使待测金属离子在工作电极表面部分地还原成金属实现富集浓缩,达到提高检测灵敏度的目的。目前,采用功能化复合纳米材料提高阳极溶出伏安法检测灵敏度的报道不多。另外,根据电化学基本理论,阳极溶出时电压扫描速度越大,单位时间内溶出金属离子数量越多,氧化电流越大,检测灵敏度也就越高,然而,由于电路设计存在较高难度,此类研究少见。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将电化学传感技术与免疫分析技术相结合,既有电化学传感器的灵敏、简便、快速、经济等优点,又有免疫分析的专一性和准确性等特点。近年来,各种纳米材料尤其是二维纳米材料如石墨烯、石墨相碳化氮(g-C3N4)等,在传感器构建方面应用广泛。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公开任何关于基于快速扫描阳极溶出伏安技术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的相关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结果可靠、步骤简单以及检测速度快的基于快速扫描阳极溶出伏安技术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快速扫描阳极溶出伏安技术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捕获单元(cAb@Fe3O4)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295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