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针灸针生产方法及针灸针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38784.5 | 申请日: | 2018-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82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冯超;卡琳·玛丽·苏瑞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超;卡琳·玛丽·苏瑞妮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B23P15/00;B21G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知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99 | 代理人: | 陈瑞泷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灸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灸针制备方法及针灸针,将一铝棒按要求尺寸截断;在铝棒中心开孔形成若干管体;将管体进行染色;取一针体,在针体的一端加工出道以上的褶皱部;取一管体,使针体的另一端从管体中间通孔穿过,并施加拉力使褶皱部完全位于管体的中间通孔内;从径向上挤压管体的一端,使管体变形而使通孔内壁与针体接触;将所述针体的另一端加工成尖端。本发明提供的针灸针制备方法及针灸针,生产工艺简单,且可承受的较大的顶出力,针体和管体之间结合牢固,完全符合人体针灸所需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灸针生产方法及针灸针,属于中医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如图1所述,为一种常见的针灸针,包括,针体1和管体2(握把,用于供手拿持)。使用时,由中医对准人体上的穴位后扎入穴位进行针灸。现有技术中,针体1常采用不锈钢材质,管体2为塑料或者铝合金材质,装配时,针体1通常通过填充物(如胶水等)固定在管体2内,由于管体2的通孔孔径较小,填充物难以灌入通孔内,且会导致生产工序复杂,材料损耗较大。现有技术中,还可采用直针体1通过力使管体发生形变,通过管体2压紧针体1,然而,针体1外壁较为光滑,直接压紧针体1会导致牢固度不够,针体1容易被顶出。而在进行针灸时,针体1要克服皮肤的阻力,因此在扎针时,容易将针体1从管体2中“顶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针体与管体装配复杂、牢固度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提供一种生产简单且针体和管体之间结合强度高的针灸针生产方法及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的针灸针。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针灸针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一铝棒按要求尺寸截断;
在铝棒中心开孔形成若干管体;
将管体进行染色;
取一针体,在针体的一端加工出道以上的褶皱部;
取一管体,使针体的另一端从管体中间通孔穿过,并施加拉力使褶皱部完全位于管体的中间通孔内;
从径向上挤压管体的一端,使管体变形而使通孔内壁与针体接触;
将所述针体的另一端加工成尖端。
优选地,本发明的针灸针生产方法,
将管体进行染色的步骤包括:
S11:对管体进行除油清洗;
S12:对管体进行化学抛光,并用清水进行清洗;
S13:对管体进行阳极氧化并清洗7-8次;
S14:对管体进行着色;
S15:对管体进行封孔,并清洗烘干。
优选地,本发明的针灸针生产方法,针体褶皱部通过模具压合形成,模具包括:具有道以上平行的凹槽的底模具和具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的顶模具,所述针体在底模具和顶模具之间挤压形成褶皱部。
优选地,本发明的针灸针生产方法,所述凹槽的宽度为0.5-1mm,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5-1mm,相邻两个凹槽的距离为3-5mm。
优选地,本发明的针灸针生产方法,所述管体由铝合金材料制成,针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管体通孔的直径为0.4-0.5mm,针体1为0.05-0.2丝。
优选地,本发明的针灸针生产方法,在将所述针体的另一端加工成尖端之前,还包括,将管体的长度截短到1.8-4cm的步骤。
优选地,本发明的针灸针生产方法,还包括,将加工好的针灸针放置在透明塑料管中,管体通过粘胶与塑料管内壁粘接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超;卡琳·玛丽·苏瑞妮,未经冯超;卡琳·玛丽·苏瑞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387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艾灸用电子点火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针灸治疗的放血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