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危废、固废含油泥砂热解析综合利用处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44805.4 | 申请日: | 2018-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11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洋;莫昌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元迪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1/02 | 分类号: | C10G1/02;C10B5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付茵茵 |
地址: | 511442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油泥砂 热解析 资源化综合利用 焙烧 陶粒 含油泥砂处理 热解析装置 工艺处理 冷凝回收 缺氧条件 剩余泥渣 重新利用 减量化 无害化 绝氧 陶砂 加热 解析 蒸发 环保 制造 | ||
1.一种危废、固废含油泥砂热解析综合利用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油泥砂进料至绝氧热解析装置,通过热解析工艺处理含油泥砂,含油泥砂在缺氧条件下加热,一方面使其中含有的有机成分蒸发解析,然后经冷凝回收利用,另一方面经热解析后的剩余泥渣通过焙烧,制造出环保陶粒或者陶砂成品以重新利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危废、固废含油泥砂热解析综合利用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含油泥砂经过预处理车间预处理后,送入进料仓储存,进料仓底部设置双轴有轴螺旋输送机输出物料;
步骤2:步骤1输出的物料经密封倾斜上料装置密封上料并输送至下一步骤;
步骤3:步骤2输出的物料经带压缩比的螺旋输送机输送至下一步骤;
步骤4:步骤3输出的物料经绝氧热解析装置进行热解析工艺处理,有机成分和水份以气相形式析出,剩余泥渣以固相形式排出;
步骤5:步骤4排出的有机成分和水份通过文丘里洗涤系统,再进入油水分离器进行油水分离处理,油液被回收,含油污水回流至文丘里洗涤系统前端进行再利用;
步骤6:步骤5中,文丘里洗涤系统会产生轻气体,轻气体回送入绝氧热解析装置的炉体的后段;
步骤7:步骤5中,油水分离器排出的含油污水最终全部被送入污水处理车间进行二次处理;
步骤8:步骤4排出的泥渣进行生物反应获得混合料,混合料制粒成球;
步骤9:将步骤8得到的颗粒进行干燥;
步骤10:将步骤9得到的颗粒焙烧膨化,然后通过分选得到不同规格的陶粒或者陶砂成品。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危废、固废含油泥砂热解析综合利用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绝氧热解析装置通过炉体对窑体加热,热量通过窑体壁传递给含油泥砂,由于窑体的转动,与窑体壁金属表面接触的含油泥砂表面被连续更新,促进热能均匀传递到含油泥砂,含油泥砂被加热到足够的温度使含油泥砂中的污染成分蒸发升华。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危废、固废含油泥砂热解析综合利用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油泥砂在绝氧热解析装置的窑体内随着窑体的转动逐步往前运动的同时,窑体体外通过炉体不断有序加热实现了第一段的低温干燥,第二段的轻组分有机物热解,第三段的重组分有机物热解。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危废、固废含油泥砂热解析综合利用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炉体的燃烧温度为800~1400℃,燃烧物质为柴油、天然气、回收油和生物质燃料中的一种或几种与不凝气体的混合物。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危废、固废含油泥砂热解析综合利用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燃烧产生的热量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加热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过热蒸汽,目的是余能利用,另一部分随着高温气体进入绝氧热解析装置的外加热区内用以间接加热。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危废、固废含油泥砂热解析综合利用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过热蒸汽温度为200~300℃,高温气体温度300℃。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危废、固废含油泥砂热解析综合利用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和阶段,通过步骤4的绝氧热解析装置提供热源;绝氧热解析装置内设置有载热介质,通过绝氧热解析装置产生的尾气对载热介质进行加热,由载热介质对步骤1提供热源。
9.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危废、固废含油泥砂热解析综合利用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分选阶段,物料通过带压缩比的螺旋输送机前,需通过组合双向锁气阀进入:绝氧热解析装置内通入载热介质加热,加热温度在80℃~120℃。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危废、固废含油泥砂热解析综合利用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含油泥砂的抹布和包装袋的处理步骤,将抹布和包装袋直接送入绝氧热解析装置,在800~1400℃的条件下加热气化60min~90min,得到可燃气体和固体残渣,将固体残渣投入陶粒处理步骤中进行制粒焙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元迪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元迪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4480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