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漏电故障的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55239.7 | 申请日: | 2018-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8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胡锴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陈洪娜 |
地址: | 31533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采集模块 信号接收模块 检测电路 主控模块 输出端 输入端 报警模块 漏电故障 信号发射端 信号接收端 接地线 零线 检测 | ||
一种漏电故障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电路包括有信号采集模块、信号接收模块、主控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包括有分别连接地线和零线的两个输入端,该信号采集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信号采集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主控模块的信号接收端相连,所述主控模块的信号发射端连接所述的报警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漏电故障的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很多家电设备在其内部都会有漏电检测模块,即通过检测地线或者零线是否有电流来判断是否发生漏电,目的是防止家用设备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因使用不当或者出现线路老化、强电连接线有破损等而导致的漏电现象,以提高设备使用的安全系数。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个地域的电网质量层次不齐,再加上本身漏电脉冲就会有纹波以及偶发的电网质量波动,这些电网波动和波纹引起的干扰使得采用现有的漏电检测方法很容易产生误报,进而直接导致发生家用设备报故障高或无法使用设备正常功能等问题,严重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有效降低故障误报的漏电故障检测电路。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准确的避开由电网或纹波引起的干扰并降低误报率的漏电故障检测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漏电故障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电路包括有信号采集模块、信号接收模块、主控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包括有分别连接地线和零线的两个输入端,该信号采集模块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信号采集模块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主控模块的信号接收端相连,所述主控模块的信号发射端连接所述的报警模块。
作为优选,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可以采用如下电路结构:信号采集模块包括有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地线,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相连,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一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另一路连接至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和零线相连,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一路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相连,另一路连接至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
为了进一步提高抗干扰能力,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简单地可以包括有光耦、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电容,其中,所述光耦的发光二极管正极作为该信号接收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光耦的发光二极管负极作为该信号接收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光耦的接收二极管集电极一路经所述第四电阻连接直流电源,另一路经所述第三电阻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信号接收端,所述光耦的接收二极管发射极一路接地,另一路经所述电容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的信号接收端。
作为优选,所述主控模块可以选富士通MB95690K系列芯片或者瑞萨RL78/G13系列芯片。具体地,可以采用型号为MB95F636K或者MB95F634K或者MB95F698K或者MB95F696K或者R5F100LE或者R5F101BE等芯片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报警模块包括有第五电阻、三极管和蜂鸣器,其中,所述主控模块的信号发射端经所述第五电阻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蜂鸣器,该蜂鸣器由直流电压供电。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漏电故障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设定所述主控模块的信号接收端INPT的初始信号为高电平,所述漏电故障检测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552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