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铟带材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61929.3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2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杜赵新;程军;崔晓明;张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工业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1B1/22 | 分类号: | B21B1/22;B21B45/02;C25C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宋秀珍 |
地址: | 010000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制 精轧 开坯轧制 带材 精铟 带材轧制 轧制过程 多道次轧制 板材表面 电解精炼 电解提炼 技术工艺 退火处理 优化选择 质量符合 轧辊 对轧辊 剪板机 提纯 辊印 划痕 热粘 轧件 铟锭 清洗 平整 | ||
提供一种铟带材轧制方法,以常规铟锭为原料通过电解精炼提纯成精铟;选取表面质量符合要求的精铟进行开坯轧制,开坯轧制是通过多道次逐步轧制后使精铟轧制成2mm厚的铟板材,每道次轧制过程中都要在铟板材上添加轧制油;将开坯轧制制成的铟板材表面清洗干净并进行精轧,精轧是通过多道次逐步轧制后使铟板材轧制成0.1mm厚的铟带材,精轧过程中每轧制几道次后要对轧辊进行清理;对精轧后的铟带材进行退火处理,铟带材边沿用剪板机剪齐。本发明通过优化选择电解提炼技术工艺参数,提高精铟纯度,并结合开坯轧制和精轧过程中的多道次轧制工艺,使轧制过程中不易发生轧件与轧辊的热粘现象,使轧制出的铟带材平整,表面无辊印、划痕等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铟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铟带材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铟是带有蓝色色调的银白色金属,质地较软,类似于铂,甚至比铅还软,能指甲划痕,与其他金属摩擦时能附着上去,在液态下也能保持软性。铟又类似于锡,当纯铟弯曲时能发出尖锐的响声。铟具有低熔点、高沸点、优良的热传导性和很好的延展性,它是面心四方晶体结构,是唯一具有四方结构而又有7%偏离于面心立方结构的金属,因此,通过机械孪晶的生成可使其变形而又不显面心立方结构,所以它具有可塑性。金属铟在冷加工时不产生加工硬化现象,可压成极薄的铟箔,铟的韧粘性很强,不易于切削加工,但是液态铟的流动性能极好,可以用来制造高品质的铸件。铟的用途:1、铟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高等轴承的原料,由于铟具有强的抗腐蚀性和抗磨能力,将铟镀在轴承上可以改变轴承的强度、硬度及对润滑剂的抗腐蚀性,铟也可以镀在钢、铁及有色金属表面作防腐层;2、铟是晶体管中的一种重要材料,铟的作用是作为一种掺杂元素,加入到半导体锗中,在制造锗晶体在整流器及放大器时需要大量的铟。3、在真空技术上利用铟、锡合金焊料(50%In、50%Sn) 作玻璃与玻璃、玻璃与金属之间的焊接,保证焊接外密合而不漏气。含铟的易熔合金可以用于消防信号系统中。而现有的铟带材在加工过程中,铟材原料精度低,而且由于轧制工艺的不完善,容易使轧件与轧辊粘连,造成加工困难。因此有必要提出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铟带材轧制方法,本发明通过在电解提炼工艺中对电解提炼技术工艺参数的优化选择,提高精铟纯度,并结合开坯轧制和精轧过程中的多道次轧制工艺,使轧制过程中不易发生轧件与轧辊的热粘现象,使轧制出的铟带材平整,表面无辊印、划痕等缺陷。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铟带材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以常规铟锭为原料通过电解精炼提纯成精铟;
步骤二:选取步骤一中电解提纯制成的表面质量符合要求的精铟进行开坯轧制,开坯轧制是通过多道次逐步轧制后使精铟轧制成2mm厚的铟板材,每道次轧制过程中都要在铟板材上添加轧制油;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开坯轧制制成的铟板材表面清洗干净并进行精轧,精轧是通过多道次逐步轧制后使铟板材轧制成0.1mm厚的铟带材,精轧过程中每轧制几道次后要对轧辊进行清理;
步骤四:对步骤三中精轧后的铟带材进行退火处理,铟带材边沿用剪板机剪齐。
其中,上述步骤一中所述的电解精炼过程中电解液的电流密度 50-60A.m-2、槽电压0.25、电解液温度25-30℃、酸度ph2-3、电解周期7-9d、明胶用量0.5-0.8g.L-2。
上述步骤二中所述开坯轧制的多道次加工尺寸依次为30mm、15mm、7mm、 3.5mm、2mm。
上述步骤三中所述精轧的多道次加工尺寸依次为2.0mm、1.4mm、1.1mm、 0.85mm、0.7mm、0.6mm、0.5mm、0.42mm、0.3mm、0.22mm、0.15mm、 0.1mm,所述精轧的每道次加工率不大于2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工业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未经内蒙古工业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19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