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智能控制药物释放的形状记忆载药微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62837.7 | 申请日: | 2018-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02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彦菊;张风华;王亚立;冷劲松;夏宇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70 | 分类号: | A61K9/70;A61K41/00;A61K47/34;A61K47/02;A61K31/496;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闫冬;吴航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控制 药物 释放 形状 记忆 载药微 纳米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能智能控制药物释放的形状记忆载药微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及药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搅拌至混合均匀得到静电纺丝溶液;步骤S2:将静电纺丝溶液加入注射泵中,设置纺丝参数,静电纺丝得到形状记忆载药微纳米纤维膜。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制备的形状记忆载药微纳米纤维膜具有可设计性,能够实现多种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多种药物的微纳米纤维膜的制备,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使用方便,具有减缓药物释放速度、控制药物释放量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智能控制药物释放的形状记忆载药微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形状记忆聚合物是一种智能材料,能够记忆暂时形状并在外界激励条件下恢复到初始形状。这种智能聚合物的特点在于变形状,变刚度,变尺寸,变形量大,加工容易,制备成本低等。特别是一些聚合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使得这种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具广泛的应用前景。
药物释放系统作为医疗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包括口服药、注射药、呼吸道给药等形式。口服药是在胃肠道吸收后药物进入血液循环作用靶部位;注射给药避开了口服给药的首过效应,但用药风险大大增加,传统的药物释放体系存在的问题是药物的作用时间短,患者服药的次数多,易用药过量导致药物中毒。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能智能控制药物释放的形状记忆载药微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将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及药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搅拌至混合均匀得到静电纺丝溶液;步骤S2:将静电纺丝溶液加入静电纺丝设备中,设置纺丝参数,静电纺丝得到能智能控制药物释放的形状记忆载药微纳米纤维膜。
较佳的,所述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为聚乳酸、聚己内酯、聚氨酯或聚乳酸-乙醇酸。
较佳的,所述药物为抗癌类药物、杀菌类药物、消炎类药物、止血类药物、麻醉类药物、抗凝血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皮肤生长因子中的一种或几种。
较佳的,所述有机溶剂是二氯甲烷、氯仿、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几种。
较佳的,步骤S2中纺丝参数具体为:纺丝电压为13-18kV,接收距离12-20cm,进样速度0.5-2.0ml/h。
较佳的,步骤S1中静电纺丝溶液还包括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颗粒与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及药物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本发明还提供以上能智能控制药物释放的形状记忆载药微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能智能控制药物释放的形状记忆载药微纳米纤维膜,所述能智能控制药物释放的形状记忆载药微纳米纤维膜被加热至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在外力作用下能够转变为形变的能智能控制药物释放的形状记忆载药微纳米纤维膜。
较佳的,所述外力使原始形态的能智能控制药物释放的形状记忆载药微纳米纤维膜发生的形变包括旋转、折叠、弯曲中的一种或多种。
较佳的,对所述形变的能智能控制药物释放的形状记忆载药微纳米纤维膜施加外部激励,控制外部激励的条件,所述形变的能智能控制药物释放的形状记忆载药微纳米纤维膜能够由形变形态恢复至中间形态或原始形态,所述形变形态对应形变恢复0%,所述原始形态对应形变恢复100%,所述中间形态对应形变恢复处于0-100%之间,所述能智能控制药物释放的形状记忆载药微纳米纤维膜处于形变形态、中间形态或原始形态对应不同的药物释放速度。
较佳的,当能智能控制药物释放的形状记忆载药微纳米纤维膜中包含四氧化三铁时,所述外部激励为热激励、超声激励或磁激励;当能智能控制药物释放的形状记忆载药微纳米纤维膜中不包含四氧化三铁时,所述外部激励为热激励或超声激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28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临床用稳定型滴眼剂
- 下一篇:汽车灯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