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茶的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63507.X | 申请日: | 2018-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2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何长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长庚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C11B1/06;C11B1/10;C11B3/00;C11B3/10;C11B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茶籽 茶油 油茶 预处理 脱色 低温榨油 油茶籽油 蒸馏脱水 脱脂 高品质 冷压榨 剥壳 炒籽 冬化 冷榨 酸度 脱酸 吸附 过滤 升高 保留 保证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茶的加工工艺,包括油茶籽预处理、剥壳粉碎、冷压榨、脱酸、蒸馏脱水、脱色吸附、冬化脱脂过滤,本发明对鲜油茶籽及时干燥,最大限度防止茶油的酸度的升高,保证了入榨油茶籽的质量,为生产纯天然的高品质油茶籽油提供了保障;采用低温榨油,温度较传统热榨法的操作温度低,省去高温炒籽工序,使冷榨茶油颜色较浅,有效的保留了活性成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油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茶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油茶籽油俗称茶油,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茶油营养丰富,含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93%,其中油酸82%,亚油酸11%)、山茶甙、茶多酚、皂甙、鞣质,及富含抗氧化剂和具有消炎功效的角鲨烯,角鲨烯与黄酮类物质,对抗癌有着极佳的作用。茶油还富含维生素E和钙、铁、锌等微量元素,被医学家和营养学家誉为“生命之花”的锌元素,含量是大豆油的10倍,此外,茶油中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是所有食用油中最多,其脂肪酸含量、比例与橄榄油极为相似,素有“东方橄榄油”的称号,甚至有些营养成分的指标还要高于橄榄油。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作物,目前我国油茶栽培面积6000万亩,年产茶油18-20万吨,相当于我国食用油消费总量的l-1.8%,发展油茶产业对于我国食用油安全和人们身体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相对低温物理压榨的方法,工艺简单,能耗低,出油量高,同时有效地保留了茶油的有效活性成分,所制得的茶籽油颜色浅,品质高,营养保留全面,保留了茶油的固有香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油茶的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油茶籽预处理:将新鲜采摘的油茶果自然晾晒至茶籽果皮裂开后去除果皮,分两次进行烘干,第一次烘干温度为50-55℃,烘干时间为50-65min,茶籽水分从35-40%降到20%,第二次烘干温度为60-65℃,烘干时间45-55min烘干后的茶籽含水率6-10%;
(2)剥壳粉碎:取烘干后的油茶籽仁进行剥壳分离,控制茶籽果仁的含壳量≤0.5%,最后将油茶籽仁粉碎,得到颗粒直径在0.1-0.5毫米的细颗粒油茶籽仁;
(3)冷压榨:油茶籽仁中加入体积比为1-3%的水分进行调质,同时加入油茶籽仁重量5%的谷糠,然后在10-30℃之间的低温下榨油,过滤得到毛油;
(4)脱酸:将毛油加热到60℃-70℃,加入稀碱溶液,搅拌15min,再加入重量为毛油重量10%-15%的水,水温为60℃-70℃,搅拌10min,随后降温至0-20℃并静置12-24h,用离心机分离,去除油皂,得到油茶籽粗油;
(5)蒸馏脱水:将油茶籽粗油在一定的真空度和温度条件下减压脱水干燥处理,得到油茶籽油,控制油茶籽油的水分含量≤1%;
(6)脱色吸附:在120℃-130℃下加入重量为油茶籽油4-5%的活性炭或者硅藻土,在真空度-0.095MPa--0.085MPa下,25min-30min后冷却到60-70℃时,过滤;
(7)冬化脱脂过滤:将脱色后的油茶籽油装入养晶罐中,在转速为8r/min下搅拌,冷却至1℃,使固体脂肪生成较大结晶,分离析出,过滤,把油和固体脂肪分离,得到成品油。
进一步,步骤(3)压榨采用高频率、低力度的方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对鲜油茶籽及时干燥,最大限度防止茶油的酸度的升高,保证了入榨油茶籽的质量,为生产纯天然的高品质油茶籽油提供了保障;采用低温榨油,温度较传统热榨法的操作温度低,省去高温炒籽工序,使冷榨茶油颜色较浅,有效的保留了活性成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长庚,未经何长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35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