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双引导圆盘的有序智能化回转型立体车库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68943.6 | 申请日: | 201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4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章浩伟;杨俊彦;刘颖;陈亮;孙思;任筱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6/14 | 分类号: | E04H6/14;E04H6/42;G07B15/02;G06K9/32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车库 载人电梯 车库 车辆监控系统 垂直轨道 回转机构 圆盘系统 回转型 智能化 滑索 钢丝 车厢 角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停车位 无人化 轨道 监管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有双引导圆盘的有序智能化回转型立体车库,涉及立体车库领域,包括第一车库、第二车库、双引导圆盘系统和车辆监控系统。第一车库包括第一立体车库框架、左一载人电梯、右一载人电梯、第一链条式回转机构、第一双侧垂直轨道、第一中间钢丝滑索轨道、第一车厢。第二车库包括第二立体车库框架、左二载人电梯、右二载人电梯,第二链条式回转机构、第二双侧垂直轨道、第二中间钢丝滑索轨道、第二车厢。双引导圆盘系统包括左引导圆盘、右引导圆盘,以及设置在引导圆盘底部的压力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本发明能够提高有限占地面积内的停车位数量,实现汽车的高效有序停取,并通过车辆监控系统实现高效的无人化监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双引导圆盘的有序智能化回转型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汽车开始进入家庭。然而,随着车辆的增多,出现了停取车难的问题,尤其是在存留空间不大的住宅小区里,不能有序停取车辆的问题以及人车安全问题愈发突出。目前大部分小区都是露天停车场或者地下停车场,这些停车场占用大量土地,随着车辆的增加,不能提供足够的车位解决住宅小区内用户的停车难问题,于是出现了一些乱停乱放、威胁人车安全的现象。立体多层车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占地面积,对现存问题有了一定的改进,但是由于车库自身体积问题和车辆的转向问题,目前的很多立体车库无法适用于一些狭窄区域,不能更加高效的利用空间,而且当处于早晚高峰期车辆较多时,不能实现高效有序地停取车辆,人车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出现了不必要的延时和等待。除此之外,由于缺少智能化的车库监控系统,导致车库的管理成本大大增加。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带有双引导圆盘的有序智能化回转型立体车库,以提高有限占地面积内的停车位数量,并且便于车辆快速进出和转向,实现汽车的高效有序停取,并通过一套智能化监控系统,实现无人化管理,方便车主通过系统跟踪查看车辆位置信息并到相应楼层提取车辆。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有限的占地面积内尽可能多地提供车位,并且要便于车辆快速进出和转向,实现高效有序、不易拥堵的停取车,并对车库进行无人化的监控和管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双引导圆盘的有序智能化回转型立体车库,包括第一车库、第二车库、双引导圆盘系统和车辆监控系统;
所述第一车库包括第一立体车库框架、左一载人电梯、右一载人电梯、第一载车电梯回转系统、第一车厢;
所述第二车库包括第二立体车库框架、左二载人电梯、右二载人电梯,第二载车电梯回转系统、第二车厢;
所述第一立体车库框架和所述第二立体车库框架均为左右对称结构,所述第一立体车库框架和所述第二立体车库框架的外部设置有框架式玻璃幕墙;
所述第一立体车库框架承载所述左一载人电梯、所述右一载人电梯和所述第一载车电梯回转系统;
所述第二立体车库框架承载所述左二载人电梯、所述右二载人电梯和所述第二载车电梯回转系统;
所述左一载人电梯和所述右一载人电梯被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立体车库框架外部的左右两侧,在所述第一车库的每一层都设置有第一背部通道,所述第一车厢设置有前门和后门,所述第一背部通道连接所述第一车厢的后门和所述左一载人电梯,或者所述第一背部通道连接所述第一车厢的后门和所述右一载人电梯;
所述左二载人电梯和所述右二载人电梯被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立体车库框架外部的左右两侧,在所述第二车库的每一层都设置有第二背部通道,所述第二车厢设置有前门和后门,所述第二背部通道连接所述第二车厢的后门和所述左二载人电梯,或者所述第二背部通道连接所述第二车厢的后门和所述右二载人电梯;
所述第一载车电梯回转系统包括第一链条式回转机构、第一双侧垂直轨道、第一中间钢丝滑索轨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689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中停车建筑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立体停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