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工金属板件的方法及铣床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72564.4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63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民;任鹏灏;葛艳;吴龙;王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C3/00 | 分类号: | B23C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刘伟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金属板 方法 铣床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工金属板件的方法及铣床,金属板件包括:正面、反面、侧面和位于金属板件中心的通孔,其中,通孔四周设置有凹槽,正面设置有多个异形槽,反面设置有加强结构,方法包括:对正面、反面、侧面和通孔进行粗铣;对金属板件的侧面进行半精铣;多次翻转金属板件,对通孔四周的凹槽、正面的多个异形槽、反面的加强结构进行半精铣;多次翻转金属板件,对通孔四周的凹槽、正面的多个异形槽、反面的加强结构进行精铣。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加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金属板件表面和内部的残余应力,减少由于应力释放造成的金属板件变形误差,保证加工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工金属板件的方法及铣床。
背景技术
残余应力是指没有外力或外力矩作用时在物体内部存在且自身保持平衡的应力。外力或温度变化而引起的不均匀塑性变形是产生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在生产、处理或加工材料的过程中,由于材料的局部区域产生了不均匀的塑性变形,必然会产生残余应力。在切削加工之前,零件内部残余应力处于自平衡状态。切削加工时被加工材料逐渐被切除的过程中,切削层中的残余应力被逐渐释放,工件自身的刚度随之发生变化,零件内部的初始应力平衡状态被打破,零件只有通过变形的形式再次达到平衡状态。某航天设备关键零部件为大型金属板件,精度要求高(平面度0.2mm),在铣削加工过程中,残余应力释放导致零件精度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加工金属板件的方法及铣床,以解决加工金属板件的过程中因残余应力释放,导致加工精度达不到要求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加工金属板件的方法,所述金属板件包括:正面、反面、侧面和位于所述金属板件中心的通孔,其中,所述通孔四周设置有凹槽,所述正面设置有多个异形槽,所述反面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正面、所述反面、所述侧面和所述通孔进行粗铣;
对所述金属板件的侧面进行半精铣;
多次翻转所述金属板件,对所述通孔四周的凹槽、所述正面的多个异形槽、所述反面的加强结构进行半精铣;
多次翻转所述金属板件,对所述通孔四周的凹槽、所述正面的多个异形槽、所述反面的加强结构进行精铣。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正面、所述反面、所述侧面和所述通孔进行粗铣,包括:
固定所述金属板件的左右两侧面,对所述金属板件的上下两侧面进行粗铣;
固定所述金属板件的上下两侧面,对所述金属板件的左右两侧面进行粗铣;
控制盘铣刀按照第一铣削路径,根据第一切深、第一切宽和第一进给量铣削所述正面,其中,所述第一铣削路径为由内向外的螺旋线;
翻转所述金属板件,控制盘铣刀按照第二铣削路径,根据第一切深、第一切宽和第一进给量铣削所述正面,其中,所述第二铣削路径为由内向外的螺旋线;
固定所述金属板件的侧面,螺旋铣削所述通孔。
可选地,所述多次翻转所述金属板件,对所述通孔四周的凹槽、所述正面的多个异形槽、所述反面的加强结构进行半精铣,包括:
步骤a、对所述通孔四周的凹槽进行半精铣;
步骤b、控制立铣刀通过第二切深、第二切宽和第二进给量铣削所述正面的多个异形槽,其中,采用区域对称的方式铣削,每个异形槽内的铣削路径均为由内向外的螺旋线;
步骤c、半精铣所述反面的加强结构;
步骤d、重复步骤b和步骤c,重复铣削所述正面的多个异性槽、所述反面的加强结构的尺寸至半精加工尺寸。
可选地,所述盘铣刀的直径为50~6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25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整体式麻花钻
- 下一篇:一种提高钛合金材料槽腔圆角加工效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