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噬线虫1号战线菌群的制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74717.9 | 申请日: | 2018-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97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曹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凯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晓静 |
地址: | 810800 青***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存模块 线虫 菌群 制配系统 自动化技术应用 检测模块 警报模块 菌群培养 排水模块 营养液 溶氧 补给 警报 注水 排水 提示 保存 检测 | ||
本发明属于菌群培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噬线虫1号战线菌群的制配系统包括:培养模块,用于对噬线虫1号战线菌的培养的装置;与培养模块相连接,用于对噬线虫1号战线菌的保存模块;与保存模块相连接,用于对保存模块添加水的注水模块、用于箱保存模块添加营养液及控制保存模块的溶氧浓度的补给模块和用于定期向外排水的排水模块;与培养模块和保存模块相连接,用于对培养、保存过程中检测的检测模块和给以提示警报的警报模块。本发明利用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菌群的培养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培养噬线虫1号战线菌群,操作简便,培养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菌群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噬线虫1号战线菌群的制配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目前,线虫对于农作物、林木和食用菌等都可以造成严重危害,轮作、种植抗病品种和改进栽培措施等方法对线虫有不同程度的防效。但是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使用杀线剂易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效益较差。因而,对噬线虫的研究被提上日程,噬线虫对线虫的防治有很大的生态意义。然而目前对噬线虫1 号战线菌群的配置方法系统不够完善,培养效率低,经常会产生杂菌污染。
噬线虫1号战线菌群培养图像读数的自动判读在培养中非常重要。噬线虫1 号战线菌群培养图像现有技术一采用一种基于图像灰度特征的Hough分割算法,用该算法分割出一个包含所有噬线虫1号战线菌群培养图像圆环区域,即信息显著区域;该方法通常要求摄像头相对位置大概固定,对比度低、有水泡、光照等干扰图像,定位的准确率降低,从而影响最终的准确性。
现有技术二首先利用彩色信息提取子图像区域,然后利用基于轮廓信息的 Hough变换定位噬线虫1号战线菌群培养图像中心,进而分割出圆环区域;该方法对于图像的质量要求较高,对不同颜色周围有水泡导致变形或者水泡分割等干扰的图像,提取的轮廓,即边缘往往有缺失、不准确;
现有技术三提出一种基于彩色特征的图像定位算法,该算法首先将RGB彩色空间图像归一化,即将图像的R、G、B三分量分别除以该三分量的总和得到归一化的r、g、b三分量,然后根据红色目标像素满足的条件:r>g,r>b,g<ratio (ratio是g的百分比阈值)二值化图像,最后提取红色区域;该算法采用了归一化的彩色空间模型虽然降低原始图像空间中R、G、B三分量的相关性和图像对比度的要求,但是在归一化和二值化图像过程中算法复杂度高,特别当图像分辨率较高时,耗时非常大;
另外周围有水泡干扰时,二值化后的图像含有很多噪点,不利于后续准确定位红图像回转中心。
然而对于光照不均、阴影等原因导致部分图像模糊不清或有水泡遮挡图像基部引起图像边界间断等情形的图像,p-分位法提取的往往会有粘连、破损、多虚图像等现象。
圆周灰度检测法、步长法、Hough变换法、模板匹配法。由于光照不均、阴影等原因导致部分模糊不清,存在误差,即使校正之后,依然存在误差。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现有配置方法系统不够完善,培养效率低,经常会产生杂菌污染,无法满足生产者的需要。
目前的图像自动读数识别方法存在计算量大,速度慢,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实时性。由于光照、阴影、基部被水泡遮挡等原因,导致不能很好的识别噬线虫1号战线菌群培养,校正后读数依然存有误差,降低自动判读的可靠性。
而且现有技术,温度控制不自动化。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和意义:
本发明利用培养模块、保存模块、检测模块、补给模块、排水模块的自动控制检测功能,能够有效的培养噬线虫1号战线菌群,操作简便,培养效率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噬线虫1号战线菌群的制配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凯,未经曹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747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