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ZnO纳米晶溶液的制备方法及其成膜聚集状态调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1693.X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33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严俊峰;倪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凯汽车零部件(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G9/02 | 分类号: | C01G9/02;B82Y40/00;B82Y30/00;C09D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25603 江苏省扬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zno 纳米 溶液 制备 方法 及其 聚集 状态 调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nO纳米晶溶液的制备方法及其成膜聚集状态调控方法,首先用传统的制备方法制备ZnO纳米晶溶液,将ZnO纳米晶溶液离心,倒掉上层清液后,称取离心后的沉淀物,加入体积比为1.5~13%的丙胺/氯仿混合溶液,配成浓度为10~60mg/ml的ZnO溶液,过滤即得高度分散透明的ZnO纳米晶溶液。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调控丙胺/氯仿的体积比来配制混合溶液溶解高度分散透明的ZnO纳米晶溶液;通过调整配体与ZnO的质量比、混合时间来得到不同粗糙度的ZnO膜,显著地提高了纳米晶在溶液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从而通过膜的表面粗糙度和形貌来调控光谱吸收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ZnO纳米晶溶液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高度分散透明的ZnO纳米晶溶液的制备方法及其成膜聚集状态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半导体纳米晶ZnO、TiO2等材料制备条件简易,成本低廉,具有较强的光谱吸收和发射范围,因此在光电器件和探测器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纳米晶具有大的表面积导致表面存在大量不饱和键和缺陷,氧分子和水分子都会作用于缺陷的表面导致纳米晶性能降低,会极大地影响其在激发态下电荷的传导,纳米晶的“稳定性”是制约该领域发展的瓶颈之一。现有技术制备的ZnO纳米晶溶液呈浑浊状态,分散性和稳定性均不好,导致ZnO膜的微结构无序或者有较严重的大范围聚集,从而影响光电转换或探测的效率。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度分散透明的ZnO纳米晶溶液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基于该高度分散透明的ZnO纳米晶溶液成膜的聚集状态调控方法。
技术方案:一种ZnO纳米晶溶液的制备方法,首先用传统方法制备ZnO纳米晶溶液,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ZnO纳米晶溶液离心,倒掉上层清液后,称取离心后的沉淀物,加入体积比为1.5~13%的丙胺/氯仿混合溶液,配成浓度为10~60mg/ml的ZnO溶液,过滤即得高度分散透明的ZnO纳米晶溶液。
所述丙胺/氯仿混合溶液的体积比优选为6.5~13%,在此范围内,丙胺配体与ZnO颗粒配体作用更充分,胶体体系更稳定。
所述过滤采用孔径0.45μm的过滤器过滤,目的是过滤掉溶液中的大颗粒,比如微米级的ZnO颗粒聚集体,使溶液更纯净。
本发明基于高度分散透明的ZnO纳米晶溶液制备的ZnO膜的聚集状态调控方法,定义MR=M配体/MZnO,其中,M配体为配体的质量,MZnO为ZnO的质量,配体为胺类或硫醇类,且碳原子数为2~6,当MR=0.06~0.3、混合时间≤5min时,制得表面较平整的ZnO膜;当MR>0.3、混合时间>5min时,制得表面较粗糙的ZnO膜。
所述胺类优选为乙二胺、己二胺或对苯二胺,所述硫醇类优选为1,2-乙二硫醇、1,2-苯二硫酚或1,4-苯二硫醇;其中,乙二胺、1,2-乙二硫醇均与ZnO之间的作用力较强,时间短、浓度低就能实现聚集,而长链的配体与ZnO之间的作用力较弱,且由于空间位阻作用,较难实现很大的聚集。实际操作中,根据需要来选择相应配体。
在ZnO纳米颗粒表面通过共价键和自组装的方式,修饰了1~5nm厚的胺类或硫醇类配体,通过调控MR,可以有效地调控配体与ZnO纳米晶的相互作用,旋涂制备不同粗糙度的膜,首先配体的选择为胺类或硫醇类,且碳原子数为2~6,而短链硫醇类配体与ZnO纳米晶的作用力更强,因此可以得到粗糙度较大的膜,而胺类配体可以得到表面粗糙度较小的膜。这个工艺简易地实现了多种微纳米结构ZnO膜的制备,是一种普适的方法;其次成膜的混合时间,配体与ZnO纳米晶的作用时间会决定ZnO的聚集状态,较长的混合时间会导致纳米颗粒交联聚集长大,因此通过控制混合时间和旋涂工艺,就可以得到不同粗糙度的ZnO膜。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配体可以控制膜的微结构,显著地提高了纳米晶在溶液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从而调控膜的光谱吸收等性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凯汽车零部件(江苏)有限公司,未经首凯汽车零部件(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16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