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烧烤装置及烧烤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82849.6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2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单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单长伟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A23L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宋林清 |
地址: | 1502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烤 装置 方法 | ||
一种烧烤装置及烧烤方法,包括烧烤炉、特斯拉线圈、玻璃护罩、配电箱、保护光栅,所述配电箱由继电器和电源开关组成,配电箱连接保护光栅和特斯拉线圈,所述玻璃罩罩在烤炉上,特斯拉线圈设置玻璃护罩外部,在烤炉上方设置放电针,烧烤时将烤串放置在烧烤装置上烧烤,在烤串的过程中,利用特斯拉线圈对空气放电,产生电弧,电弧对自然界里的氧气放电产生臭氧,利用臭氧的氧化作用,有效灭杀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氏杆菌等细菌,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加工出的肉串美味、干净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烧烤使用的一种烧烤装置及烧烤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烧烤工有三种模式:一是碳烤、二是电烤、三是气烤,这三种任何一种都是将肉串直接在高温下进行烧烤,肉里面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碳火上产生的烟雾在与肉里蛋白质结合,在超过300摄氏度的高温下,会产生环胺,长期摄入会增加人体的患癌风险,食物烧烤加工时,为了追求外焦里嫩的效果,烧烤师傅往往会减少烤肉的时间,这样就导致肉的外面都被烤黑,也会产生许多致癌物;同时在肉外焦时,里面的肉处于半生状态,里面的许多细菌没有被杀死,这些残存的细菌中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杆菌等等,烧烤时工作人员及周围人群空气里所携带的细菌、病菌多多少少都会附着在肉串上面,且烤熟的肉串又不能杀菌这样烤出来的肉串是卫生无法达标,长时间吃这种烤肉串对人体健康非常的不利,目前现有技术尚未公开对肉串进行消毒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和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利用特斯拉线圈放电的一种烧烤装置以及使用烧烤装置烧烤的方法,结构简单,利用特斯拉线圈对空气放电,产生电弧对自然界中的氧气反应产生臭氧,实现对肉串杀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烧烤装置,包括烧烤炉、特斯拉线圈、玻璃护罩、配电箱、保护光栅,所述配电箱由继电器和电源开关组成,配电箱连接保护光栅和特斯拉线圈,所述玻璃罩罩在烤炉上,特斯拉线圈设置玻璃护罩外部,在烤炉上方设置放电针。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烤炉架子,烤炉放在烤炉架子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特斯拉线圈为串联的两个,分别位于玻璃护罩两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放电针位于烤炉的上方150—250mm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放电针数量为4—16根。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由数据线连接的功放器和播放器,所述功放器与特斯拉线圈连接。
本发明公开一种烧烤方法,将烤串放置在所述一种烧烤装置上烧烤,烧烤时玻璃罩内特斯拉线圈放电针放电产生电弧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产生臭氧对食品肉串进行杀菌作用,放电针轮流放电时,电弧在150mm左右并伴有音乐、产生自然界中电闪雷鸣的效果。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在烤串的过程中,利用特斯拉线圈对空气放电,产生电弧,电弧对自然界里的氧气放电产生臭氧,利用臭氧的氧化作用,有效灭杀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氏杆菌等细菌,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加工出的肉串美味、干净的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烧烤炉1、特斯拉线圈2、玻璃护罩3、放电针4、烤炉架子5、配电箱6、继电器7、电源开关8、数据线9、功放器10、播放器11、继电器12、电源开关13、保护光栅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单长伟,未经单长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28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天然气井口加热装置
- 下一篇:身份信息的认证方法、终端设备及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