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建筑用楼宇门禁联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5636.9 | 申请日: | 201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09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杨;伍超;张鸿恺;周原;杨亚龙;郑长勇;谢陈磊;蒋婷婷;张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C9/38 | 分类号: | G07C9/38;G07C9/37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建筑 楼宇 门禁 联动 控制系统 | ||
1.一种智能建筑用楼宇门禁联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处理器、门禁控制模块、第一摄像头、人脸获取模块、验证模块、数据库、通讯交互模块、辅助处理器、临时数据库、单元门控制模块、云存储模块、人脸识别模块和第二摄像头;所述云存储模块通过GPRS网络与所述辅助处理器相连;
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头设置在小区门口用于实时监控小区门口情景,所述第一摄像头与人脸获取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摄像头设置在小区单元门门口处,用于实时监控单元门口处情景,所述第二摄像头与人脸识别模块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摄像头用于实时获取小区门口处第一视频信息并将第一视频信息传输到人脸获取模块,所述人脸获取模块用于从第一视频信息中自动获取第一人脸信息并将第一人脸信息传输到验证模块,所述验证模块用于将第一人脸信息与数据库内存储的业主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并在比对到一致时向主处理器传输第一人脸信息及对应的业主信息,所述主处理器在接收到验证模块传输的第一人脸信息及对应的业主信息时向门禁控制模块传输开门命令,所述门禁控制模块用于打开小区门禁;
所述主处理器还用于通过通讯交互模块向辅助处理器传输第一人脸信息和业主信息,所述辅助处理器向临时数据库传输第一人脸信息和业主信息形成临时数据库;
所述第二摄像头用于实时获取单元楼门口处第二视频信息并将第二视频信息传输到人脸识别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用于从第二视频信息中自动获取第二人脸信息,所述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将第二人脸信息与临时数据库内的第一人脸信息进行比对并在比对一致时向辅助处理器传输开门信号,所述辅助处理器在接收到人脸识别模块传输的开门信号时向单元门控制模块传输开门信号;
所述验证模块上还电连接有辅助验证端,所述辅助验证端设置在小区门口保安室处;
所述验证模块在第一人脸信息与数据库内存储的业主人脸信息未比对到一致信息时向 所述辅助验证端发送验证信号,所述辅助验证端接收到验证模块传输的验证信号时会发出警报,所述辅助验证端为小区安保人员辅助控制的模块,用于确认未比对到一致信息的第一人脸信息的身份;
所述辅助验证端在验证来访人员身份之后会通过所述辅助验证端向验证模块传输开门信号,所述验证模块将第一人脸信息标记为来访人脸信息并向主处理器传输开门信号和来访人脸信息,所述主处理器在接收到验证模块传输的开门信号时向门禁控制模块传输开门命令;
所述主处理器用于通过通讯交互模块向所述辅助处理器传输来访人脸信息,所述辅助处理器向临时数据库传输来访人脸信息形成临时数据库供人脸识别模块与第二人脸信息进行比对识别,所述辅助处理器用于向云存储模块传输来访人脸信息;
所述辅助处理器为设置在每一个单元门口处的单独处理器并带有单元标识,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在比对到临时数据库内有与第二人脸信息对应的第一人脸信息时还会自动获取其对应的业主信息并将业主信息传输到辅助处理器,所述辅助处理器在接收到业主信息时会提取出该业主所在单元楼信息并自动通过辅助处理器识别是否为本单元楼业主,辅助处理器在识别到第二人脸信息并非本单元楼业主会将第二人脸信息和业主信息综合形成来访信息,所述辅助处理器用于向云存储模块传输来访信息;
所述业主信息为本小区居住业主的单元楼层信息、个人身份信息以及身高信息;
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在比对到第二人脸信息与来访人脸信息一致时会向辅助处理器传输开门信号,所述辅助处理器在接收到人脸识别模块传输的开门信号时会向单元门控制模块传输打开命令,所述辅助处理器为设置在每一个单元门口处的单独处理器并带有单元标识,所述单元标识为本单元所处建筑栋数和单元数;所述辅助处理器用于将来访人脸信息和单元标识综合形成访客人员信息并将访客人员信息传输到云存储模块进行存储;
所述临时数据库用于存储临时传输的信息并且能够实现每天零点自动清空一次;
所述通讯交互模块为主处理器和辅助处理器之间的连接桥梁,所述通讯交互模块采用互联网通讯协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筑大学,未经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563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