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uInZnS/ZnS量子点的增强型电化学发光剂的制备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8123.3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69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马强;刘旸;陈雪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1/02 | 分类号: | C09K11/02;C09K11/62;G01N21/76;G01N27/26;C12Q1/68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胡景阳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cuinzns zns 量子 增强 电化学 发光 制备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领域,是构建由高电化学发光效率的CuInZnS/ZnS量子点和包裹的金纳米粒子的聚多巴胺微球所组成增强型电化学发光剂,并用于检测基因的分析方法。本增强型电化学发光剂的制备方法是首先用水热法合成了新型低毒性、高电化学发光效率的CuInZnS/ZnS量子点。利用表面功能化技术和静电力作用,通过调控多巴胺的浓度,得到了包裹金纳米粒子的聚多巴胺微球。通过静电力作用,得到了基于CuInZnS/ZnS量子点的增强型电化学发光剂。当捕获到待测基因时,电化学发光信号会显著下降。本方法制备的增强型电化学发光剂具有化学稳定性好、电化学发光信号强、生物毒性低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领域,具体涉及具有荧光和电化学发光信号的CuInZnS/ZnS量子点的合成,增强型电化学发光剂的制备,以及对基因检测新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量子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具有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较长的荧光寿命,良好的耐光性,不易被光漂白,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因此在生物和化学实验中,量子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中作为荧光探针,荧光标签试剂等。由于量子点的发光主要由表面缺陷态发射引起,而量子点的电致化学发光发射取决于量子点表面态。但是,由于传统量子点的毒性高、电致化学发光效率低,因此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许多难以克服的缺点。设计并合成基于新型量子点的电化学传感器因此,新型高效的量子点作为电化学发光传感应用的理想的发光体的研究引起了科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基因的CuInZnS/ZnS量子点的增强型电化学发光剂。解决在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中存在的量子点的毒性高、稳定性差、电化学信号弱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CuInZnS/ZnS量子点的增强型电化学发光剂的制备,其步骤如下:
步骤一:CuInZnS/ZnS量子点的制备
1)将氯化铜、氯化铟、氯化锌和蒸馏水按1:1:1:100~3:14:14:300的摩尔比例混合;向体系内加入巯基丙酸,氯化铜和巯基丙酸摩尔比为1:1~1:5,溶液变浑浊,产生黄色颗粒;
2)再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为7~12,沉淀消失,溶液变为澄清;
3)继续搅拌5~60分钟后,向上述体系中加入硫脲,硫脲和氯化铜的摩尔比为3:1~15:1,待其溶解后,溶液变为淡粉色;
4)将全部溶液转移到聚四氟乙烯的反应釜中,反应釜放置于烘箱中2~36个小时,温度在60~250℃,继续向体系中加入氯化锌、柠檬酸钠、巯基丙酸和硫化钠,氯化锌、柠檬酸钠、巯基丙酸、硫化钠和上述加入的氯化铜的摩尔比为1:2:5:1:1~50:50:100:20:1,在50~150℃条件下加热1~24小时,取出后冷却至室温。将产物离心分离后,用无水乙醇反复清洗3~5次,得到CuInZnS/ZnS量子点;
步骤二:基于CuInZnS/ZnS量子点的增强型电化学发光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1)氯金酸和蒸馏水和质量比为1:20000~1:100000混合,回流加热至沸腾,加入柠檬酸钠,柠檬酸钠和氯金酸质量比为1:1~1:5,溶液颜色由浅黄色变为深红色,离心后得到金纳米粒子;
2)将金纳米粒子、多巴胺和蒸馏水混合,纳米粒子、多巴胺和蒸馏水质量比为1:1:50000~1:5:100000,溶液pH调控范围为6-10,在4℃-80℃间下搅拌0.5~24小时,溶液变为棕色,采取透析分离方式,透析2-24小时,用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清洗3-5次,制备得到包裹金纳米粒子的聚多巴胺微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81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