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机动车的滑动车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8392.X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2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M.海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斯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7/047 | 分类号: | B60J7/047;B60J7/043;B60J7/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宣力伟;李雪莹 |
地址: | 德国奥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机动车 滑动 车顶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动车顶系统,其具有支撑框架以及具有前部的可活动的车顶件和后部的车顶件,其中所述前部的车顶件在关闭位置、倾斜设立的通风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为可移动的,在所述打开位置中,所述前部的车顶件位于所述后部的车顶件的上方。根据本发明,前部的引导杆具有下部的引导接头,所述下部的引导接头在导轨组件的在前侧向下弯曲的引导轨道中被如此引导,使得所述引导接头在所述车顶件的通风位置中关于所述控制滑架的移动以自锁的方式保持在引导轨道中。本发明可以应用在载客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滑动车顶系统,其具有支撑框架,其中前部的车顶件在关闭位置、倾斜设立的通风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为可移动的,在打开位置中,前部的车顶位于后部的车顶件上方;以及该滑动车顶系统具有与前部的车顶件连接的移动装置以在不同位置之间移动该前部的车顶件,并且该移动装置具有紧固在该车顶件上的支撑条以及控制滑架、前部的引导机构和后部的展开机构,它们可以在支撑框架的导轨组件中移动,其中该前部的引导机构由一体式引导杆形成并且该后部的展开机构由一体式展开杆形成,其中该前部的引导杆铰接在该支撑条上。
背景技术
从DE 10 2012 223 709 A1中已知这种类型的滑动车顶系统。已知的滑动车顶系统具有可活动的车顶件,该车顶件可借助于移动装置在不同的位置之间移动,该移动装置分别在车顶件的侧边上接合在支撑条上。为了对于在通风位置中的车顶件来讲在后部的展开机构的展开运动期间,尽管控制滑架的移动,依旧能实现前部的引导机构的导轨侧的固定,滑动车顶系统具有可以卡锁到导轨侧的卡锁凹部中的控制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滑动车顶系统,其具有减少的数量的构件并且尤其实现了省去可在导轨侧卡锁的控制杆。
该任务通过以下方式解决,即前部的引导杆具有下部的引导接头,该下部的引导接头在导轨组件的在前侧向下弯曲的引导轨道中被如此引导,使得该引导接头在车顶件的通风位置中关于该控制滑架的移动以自锁的方式保持在引导轨道中。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对于移动装置来讲仅需要分配给可活动的车顶件的相应的支撑条的三个构件,即前部的引导杆、后部的展开杆以及控制滑架。前部的引导杆的暂时的锁止通过将引导杆的引导接头埋入到向下弯曲的引导轨道中实现,从而支撑条和由此车顶件的前部的部件相对于导轨组件被固定,而后部的展开杆可以将支撑条的和由此车顶件的后部的部件向上展开。由此得到构件的减少。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省去了附加的控制杆以及用于控制杆的在导轨组件中的卡锁凹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针对滑动车顶系统以顶部载荷(Topload)-实施方式的形式而设置,其中前部的车顶件可以越过后部的车顶件移动。移动装置由于构件的数量较少-从车辆纵向方向上看-被构造得非常短,由此可以将前部的车顶件在打开位置中完全越过后部的车顶件移动,由此在打开位置得到朝向车辆内部空间的特别大的车顶开口。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以特别有利的方式适用于在载客车中应用。滑动车顶系统优选以预装配的方式供应并且以预装配的实施方式被插入到载客车的车顶区域的车顶切口中并且借助于支撑框架的相应的紧固件相对于车顶区域固定。
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展开杆铰接在支撑条上并且借助于交叉的双重引导在控制滑架的控制滑槽中被引导。通过交叉的双重引导得到后部的展开杆的有利的可移动性以将支撑条和由此车顶件运送到不同的位置中。相应的支撑条和相应的移动装置在相对而置的侧边上被分配给车顶件,其中相对而置的移动装置通过驱动系统被同步地向着彼此移动。相对而置的移动装置彼此相同地,但是与垂直的车辆中心纵向平面镜像对称地-关于滑动车顶系统的安装状态-设计。
在本发明的其他设计方案中,引导杆经由两个铰接点在控制滑架的两个不同的引导滑槽中被引导。两个引导滑槽在控制滑架的竖直方向上彼此隔开并且在移动到可活动的车顶件的不同位置中时实现对引导杆的引导和控制,相应地与引导杆的引导接头处于作用连接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斯股份有限两合公司,未经博斯股份有限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83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