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粘附超强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088805.4 申请日: 2018-01-30
公开(公告)号: CN108264611B 公开(公告)日: 2020-02-14
发明(设计)人: 曹一平;郑志强;贝中武;商伶俐;张玮莹;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 江汉大学
主分类号: C08F251/00 分类号: C08F251/00;C08F220/56;C08F222/38;A61L26/00
代理公司: 42104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虹
地址: 430056 湖北省武***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粘附 凝胶 制备 自愈合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水溶液 聚丙烯酰胺凝胶 四甲基乙二胺 辅助粘合剂 聚丙烯酰胺 自修复性能 过硫酸铵 搅拌条件 接枝改性 透明质酸 冰水浴 抽真空 多巴胺 胶带 交联 密封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粘附超强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将多巴胺接枝改性的透明质酸加入丙烯酰胺水溶液中,加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过硫酸铵充分搅拌均匀后,密封抽真空10~15min;冰水浴、搅拌条件下加入四甲基乙二胺,置于0~4℃下12~16h交联得到聚丙烯酰胺自粘附超强水凝胶。本发明所制备的自粘附超强水凝胶有以下优点:①粘附强度大,其粘附强度高达12.3KPa,是单纯聚丙烯酰胺凝胶的3~4倍。使用时无需借助辅助粘合剂或胶带等,可以粘附于任何材料表面;②具有自愈合自修复性能,在20~30min内能实现自愈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具体地指一种自粘附超强水凝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生物医用材料方面,水凝胶类材料具备优异的软湿特性及生物相容相似性。基于此,这类材料在仿生智能器件、组织工程支架、疾病诊断与治疗及伤口敷料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在组织修复方面,传统的聚合物水凝胶大都缺乏组织粘附性。目前,在可穿戴生物电子设备与人工皮肤领域,制备强粘附性、韧性水凝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受海洋贻贝足丝中富含儿茶酚结构的粘附蛋白启发,多巴胺常通过化学改性的方法引入到生物相容性的多肽链或高分子链上,以此来制备粘附性水凝胶。另外,贻贝所分泌的黏附蛋白能够黏附于几乎所有的基底材料上,甚至包括聚四氟乙烯。其主要原因是其黏附蛋白中富含一定比例的赖氨酸,赖氨酸分子中的氨基和多巴胺基团能够发挥协同作用,使改性的材料能够粘附于任何材料表面。

目前用于多巴胺改性的生物相容性材料有海藻酸钠、明胶、壳聚糖、透明质酸、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类聚合物等。改性后,再复合合成的单体高分子材料(如丙烯酸,丙烯酰胺等)制备得到粘附性水凝胶。近年来制备粘附性水凝胶时后期的交联方式大多采用多巴胺或儿茶酚中邻苯二酚结构氧化偶联的方式,公开号为CN10658940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聚谷氨酸/海藻酸钠粘附性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将多巴胺改性的氧化海藻酸钠与酰肼化的聚谷氨酸一起加入Fe3+固化成胶。该专利即利用了多巴胺儿茶酚中邻苯二酚与Fe3+络合交联,但这种交联方式具有如下缺陷:1.加入Fe3+存在毒副作用;2.消耗了部分酚羟基,一方面降低了凝胶的粘附性,另一方面使凝胶链段中缺少可自愈合基于的氢键、离子键,缺乏自愈合性能。因此,上述交联方式限制了该类凝胶在皮肤敷料、人工皮肤等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

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同时具备粘附性、韧性、安全性、自愈合性能的自粘附超强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使其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伤口敷料材料领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同时具备粘附性、韧性、安全性、自愈合性能的自粘附超强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使其应用于组织工程支架伤口敷料材料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粘附超强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将多巴胺接枝改性的透明质酸加入丙烯酰胺水溶液中,加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过硫酸铵充分搅拌均匀后,密封抽真空10~15min;冰水浴、搅拌条件下加入四甲基乙二胺,置于0~4℃下12~16h交联得到聚丙烯酰胺自粘附超强水凝胶。

优选的,所述丙烯酰胺水溶液中丙烯酰胺质量分数为18~22%,丙烯酰胺、多巴胺接枝改性的透明质酸HA-C、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过硫酸铵、四甲基乙二胺质量比为1:0.08~0.3:0.001~0.002:0.1~0.15:0.013~0.020,所述多巴胺接枝改性的透明质酸的接枝率为20-30%。

优选的,步骤为:

a.将透明质酸HA溶解于PBS缓冲液中得到透明质酸质量分数1~2%的HA溶液,将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加入HA溶液中搅拌至澄清,得到溶液A;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汉大学,未经江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88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