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叶中邻苯二甲酰亚胺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88879.8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627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平;高贯威;鲁成银;刘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沈渊琪 |
地址: | 31000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中邻苯 二甲 亚胺 检测 方法 | ||
一种茶叶中邻苯二甲酰亚胺检测方法,属于化学分析方法技术领域。其具体包括:1)对茶叶进行前处理,包括乙腈提取和混合吸附剂净化处理;2)对步骤1)得到的净化液进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本发明检测方法回收率为93~10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最低定量限为10μg/kg,满足茶叶中邻苯二甲酰亚胺检测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分析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中邻苯二甲酰亚胺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邻苯二甲酰亚胺(Phthalimide, PI),CAS号81-41-6,是多种化学品的原料,可用于生产染料、香料、医药、橡胶助剂CTP、高效离子交换树脂以及表面活性剂等。邻苯二甲酰亚胺是杀菌剂灭菌丹、杀虫剂亚胺硫磷、除草剂灭草松等多种化学农药的合成中间体和降解产物。化学农药灭菌丹、亚胺硫磷和灭草松的使用造成食品原料(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现象,并在在加工过程中降解成邻苯二甲酰亚胺。邻苯二甲酰亚胺与酞酐分子结构相近,酞酐是环境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合成中间体和降解产物,在加热条件下与氨基化合物反应生成邻苯二甲酰亚胺。2016年,欧盟将灭菌丹及其降解产物邻苯二甲酰亚胺的总和作为灭菌丹最大残留限量(20μg∙kg-1)。这一标准的修改导致我国茶叶出口多次受到欧盟海关通报,其主要原因是茶叶中检出邻苯二甲酰亚胺,部分样品残留量大于20μg∙kg-1,即超过欧盟限量标准。目前,我国茶叶中检出邻苯二甲酰亚胺检测方法标准处于缺失状态,相关检测方法也未见报道。因此,我国茶叶中邻苯二甲酰亚胺残留水平尚不清晰,亟待开发茶叶中邻苯二甲酰亚胺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茶叶中邻苯二甲酰亚胺检测方法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一种茶叶中邻苯二甲酰亚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茶叶进行前处理,包括乙腈提取和混合吸附剂净化处理;
2)对步骤1)得到的净化液进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气相色谱条件为:进样口温度250~260 ℃,不分流进样,柱温箱起始温度60~80 ℃,升温程序为25~30℃/min速率升温到 280~300 ℃,保持10~12 min,色谱柱流量为1 mL/min;质谱条件为:质谱离子源为电子轰击离子源,电子轰击能量为 70 eV,离子源温度为 220~230℃, 四极杆温度为40℃,溶剂延迟4~5 min,定量离子m/z 14776和定性离子m/z 147103,碰撞能量分别为25和10 eV。
所述的一种茶叶中邻苯二甲酰亚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乙腈提取条件为:茶叶样品经植物磨粉碎过筛,得到粒径为0.075~0.150 mm茶叶粉末,称取茶叶粉末样品2~2.5 g,转移至50 mL PVC离心管中,加入4.5~5 mL去离子水,750~1000 转/min涡旋1 min,再加入8~10 mL乙腈,750~1000 转/min涡旋提取25~35 min,然后加入1g 醋酸钠和4 g 无水硫酸镁,750~1000 转/min涡旋1 min后,4000~5000 转/min离心8~12 min,得到上层乙腈提取液。
所述的一种茶叶中邻苯二甲酰亚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混合吸附剂包括:20~25 mg 多管壁纳米管、80~120 mg 十八烷基硅胶和180~220 mg 苯基磺酸强阳离子交换剂。
所述的一种茶叶中邻苯二甲酰亚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净化条件为:取提取液2 mL加入到5 mL PVC离心管,离心管中预先装有混合吸附剂,离心管750~1000 转/min涡旋1 min后, 4000~5000 转/min离心8~12 min,得到上层净化液。
所述的一种茶叶中邻苯二甲酰亚胺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888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