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洞贴壁穿梭平台及隧洞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092226.7 | 申请日: | 2018-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942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少南;王国河;巴金玉;张美玲;刘帅;李兵;叶欢;李科;周军;胡海翔;王雪竹;陈智;吴玉;赵阿朋;吴凤岐;殷勇;李海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岭东核电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00 | 分类号: | E21F17/00;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张艳美;王志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载平台 缆线 控制装置 贴壁 绞车 电性连接 监测装置 内壁 收放 监测机构 全程监测 稳定姿态 盾构井 可漂浮 异物 水中 缠绕 | ||
1.一种隧洞贴壁穿梭平台,适于在盾构井之下的隧洞内水中进行穿梭,其特征在于,所述隧洞贴壁穿梭平台包括:控制装置、绞车、缆线及可漂浮于水上的承载平台,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绞车电性连接,所述承载平台藉由所述缆线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缆线的一端与所述承载平台连接,所述缆线的另一端缠绕在所述绞车上,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缆线的收放而使所述承载平台可呈贴壁状的沿所述隧洞的内壁往复穿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洞贴壁穿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缆线的收放而使所述承载平台可呈贴壁状的沿所述隧洞的内壁以恒定速度往复穿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洞贴壁穿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缆线的收放而使所述承载平台可呈贴壁状的沿所述隧洞的内壁的顶部以恒定速度往复穿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洞贴壁穿梭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呈枢接且突出的设置于所述承载平台上,藉由所述行走轮于所述隧洞的内壁上的滚动而使所述承载平台往复穿梭于所述隧洞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洞贴壁穿梭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缆线支撑导向装置,所述缆线呈滑动的穿过所述缆线支撑导向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洞贴壁穿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线支撑导向装置呈可拆卸的塔吊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洞贴壁穿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线支撑导向装置包括定位部和悬挂部,所述缆线呈滑动的穿过所述悬挂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悬挂部连接形成弯折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洞贴壁穿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部呈多节嵌套伸缩式结构。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洞贴壁穿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部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和导向所述缆线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设有供所述缆线呈滑动穿过的限位导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隧洞贴壁穿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枢接于所述悬挂部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隧洞贴壁穿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凸设于所述悬挂部的一侧。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隧洞贴壁穿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部上还枢接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与所述导向轮位于所述悬挂部的相对两侧上。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洞贴壁穿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上枢接有用于支撑和导向所述缆线的导向轮,所述导向轮设有供所述缆线呈滑动穿过的限位导槽。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隧洞贴壁穿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悬挂部连接呈“7”字型。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洞贴壁穿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线为浮力铠装电缆。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隧洞贴壁穿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线可悬浮于水。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隧洞贴壁穿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缆线的内部还布置有用于传输信号的光纤。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洞贴壁穿梭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绞车上设有用于测量所述缆线收放长度以确定所述承载平台位置的测量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岭东核电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岭东核电有限公司;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222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矿山安全应急系统
- 下一篇:一种预防和减小深层调蓄隧道滞留气团危害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