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的排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93893.7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13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仓增拓;北畠启史;高群保;加茂寿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N13/14 | 分类号: | F01N13/14;F01N13/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高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排气装置 | ||
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排气装置,抑制从催化装置的热散逸,并且支承刚性优良。在位于直列配置的多个催化剂之中的、配置在废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的GPF3的侧面的下游侧隔热件(102),设置用于安装支承部件的第1开口部(36)及第2开口部(3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的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柴油发动机或汽油发动机等汽车发动机的排气路径的上游配设有排气净化装置,该排气净化装置串联地配置多个用于对废气进行净化的催化剂而构成。
并且,为了使催化剂活化,用隔热件覆盖排气净化装置整体以隔离排气歧管,从而避免流入到排气净化装置的废气的温度下降。
但是,催化装置是重量物,需要用支承部件来支承。为了安装这样的支承部件,需要在隔热件设置支承部件安装用的开口部(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51907号公报
但是,如果在隔热件设置大面积及/或大量的开口部,从排气净化装置的热散逸成为问题。
发明内容
在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从催化装置的热散逸、且支承刚性优良的发动机的排气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在本发明中,在位于直列配置的多个催化剂之中的、配置在废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的催化剂的侧面的隔热件设置开口部。
即,第1方案的发动机的排气装置,具备:排气歧管,配设在发动机的排气路径上,对从该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进行引导;第1催化剂,配设在所述排气歧管的废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用于对由所述排气歧管引导来的废气进行净化;第2催化剂,配设在所述第1催化剂的废气流动方向下游侧,用于对通过了所述第1催化剂的废气进行净化;以及隔热件,覆盖所述排气歧管、所述第1催化剂、所述第2催化剂,在所述隔热件形成有用于安装多个支承部件的多个开口部,所述多个支承部件支承包括所述第1催化剂和所述第2催化剂在内的催化装置,所述多个开口部形成在所述隔热件的覆盖所述第2催化剂的规定部分。
根据第1方案,通过多个支承部件穿过多个开口部来支持排气装置,从而提高支承刚性,并且通过将支承部件安装到下游侧的第2催化剂,与上游侧的第1催化剂相比能够抑制热散逸。
第2方案为,在第1方案中,所述发动机是具备设置有多个气缸的发动机主体的直列多缸发动机,所述第2催化剂以该第2催化剂的中心轴相对于所述发动机主体的气缸列方向成大致垂直方向的方式配置,所述第2催化剂以该第2催化剂的中心从所述气缸列的所述气缸列方向的中心向一侧偏移的方式配置,所述隔热件的所述多个开口部包括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该第1开口部和第2开口部在所述第2催化剂的侧面且所述气缸列方向两侧各设置一个,所述第2催化剂分别被第1支承部件和第2支承部件穿过所述第1开口部和所述第2开口部从所述气缸列方向的两侧支承。
根据第2方案,在气缸列方向的两侧设置第1支承部件及第2支承部件,从而能够可靠地支承因第2催化剂向一侧偏移配置而导致的气缸列方向的排气装置的重量失衡。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相对于发动机主体的气缸列方向大致垂直方向”指的是,“相对于发动机主体的气缸列方向成80度以上100度以下的角度”。
第3方案为,在第2方案中,在所述隔热件上,在所述第2催化剂的废气流动方向上游侧设置有第3开口部,该第3开口部具有比所述第1开口部及所述第2开口部小的开口面积,所述第2催化剂还被第3支承部件穿过所述第3开口部支承。
根据第3方案,在抑制热散逸的同时,通过第3支承部件来追加加强性的支承,从而能够提高偏移的第2催化剂的支承刚性。
第4方案为,在第2或第3方案中,变速器与所述第2催化剂的所述第1开口部侧接近地配设,所述第1支承部件安装于所述变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38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