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配气相位装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98024.3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6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秦志欣;孟成;张靖佶;梁明曦;熊振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344 | 分类号: | F01L1/344 |
代理公司: | 42104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销 定位固定 凸轮轴 曲轴 发动机配气相位 定位销孔 定位总成 可变正时 配气相位 装配工装 角度盘 连接板 相位器 基板 正时 装配 定位卡板 定位销轴 定位块 定位轴 配合面 工装 缸体 链环 拧紧 配合 | ||
1.一种发动机配气相位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利用凸轮轴定位固定总成(1)、可变正时相位器定位总成(2)确定了凸轮轴、可变正时相位器与发动机缸盖之间的位置关系,其利用曲轴定位固定总成(3)确定曲轴以及曲轴正时齿轮与发动机缸体的位置关系,从而间接将凸轮轴、曲轴的初始相对位置固定,实现配气相位的装配;其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一,将进、排气凸轮轴上的定位销孔朝上,调节凸轮轴定位结构(1.1)上的定位销位置,使定位销插入凸轮轴上的定位销孔且两者间隙配合,然后将凸轮轴定位结构(1.1)固定在缸盖上,进、排气凸轮轴的初始安装位置即固定;
步骤二,将定位卡板(1.2)的两定位卡口卡住进、排气凸轮轴上的定位块,然后将定位卡板(1.2)与缸盖固定;
步骤三,将进、排气可变正时相位器分别套入可变正时相位器定位总成(2)的前端,使可变正时相位器内端面与凸轮轴端面贴合,调整角度盘(2.2)的位置和角度,使角度盘(2.2)上的三个VVT定位销(2.4)分别插入可变正时相位器上对应的定位销孔;将工装定位轴(2.3)顶在缸盖上,然后将可变正时相位器定位总成(2)固定在缸盖上;
步骤四,可变正时相位器定位总成(2)固定在缸盖上后,拧紧可变正时相位器的紧固螺栓,可变正时相位器紧固螺栓将可变正时相位器的转子和凸轮轴锁紧,可变正时相位器的定子通过可变正时相位器定位总成(2)与缸盖固定,可变正时相位器位置固定,即确定了可变正时相位器的初始安装位置;
步骤五,将曲轴定位固定总成(3)的曲轴定位销(3.2)插入曲轴上的定位销孔对应,调整曲轴定位固定总成(3)角度,将曲轴定位固定总成(3)的缸体定位销轴(3.3)插入缸体预留的定位孔,然后拧紧曲轴固定螺栓,曲轴与工装相对位置固定,拧紧曲轴定位固定总成(3)固定螺栓,则工装与缸体的位置固定,进而曲轴与缸体的位置确定;曲轴与曲轴正时齿轮之间采用键和键槽确定相对位置;
步骤六,将正时链条安装在凸轮轴齿轮和曲轴正时齿轮上,安装导板和张紧器;最后,取下全部工装,配气相位装配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配气相位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可变正时相位器定位总成(2)使用前,需根据凸轮轴齿轮、链条以及相位角的设计调节可变正时相位器定位总成(2)上角度盘(2.2)的角度,使链条与齿轮准确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配气相位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凸轮轴固定在发动机缸盖上的凸轮轴定位固定总成(1)、用于固定可变正时相位器的可变正时相位器定位总成(2)和用于将曲轴固定在发动机缸体上的曲轴定位固定总成(3);所述凸轮轴定位固定总成(1)包括设置于凸轴轮上的定位销孔和定位块、与所述定位销孔配合的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块配合的定位卡板(1.2);所述可变正时相位器定位总成(2)包括基板(2.1)和连接于所述基板(2.1)上的两个角度盘(2.2),所述基板(2.1)上设置有工装定位轴(2.3),所述两个角度盘(2.2)上设置有VVT定位销(2.4);所述曲轴定位固定总成(3)包括连接板(3.1),所述连接板(3.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曲轴的曲轴定位销(3.2)和用于连接发动机缸体的缸体定位销轴(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配气相位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轴定位固定总成(1)包括凸轮轴定位结构(1.1)和定位卡板(1.2),所述凸轮轴定位结构(1.1)上设置有两个用于与凸轮轴上定位销孔配合的定位销,两个定位销之间的距离可调,所述定位卡板(1.2)上设置有用于与凸轴轮上定位块配合的定位卡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配气相位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板(1.2)为π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发动机配气相位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2.1)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角度盘(2.2)的弧形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802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