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行进的施工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1810099090.2 | 申请日: | 201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307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发明(设计)人: | 谢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溧水高新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23/06 | 分类号: | E01C23/06;E01C19/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乔浩刚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进 施工 机械 | ||
1.一种自行进的施工机械,其结构包括车主体(1)、散热器(2)、给水装置(3)、储水箱(4)、操控室(5)、喷洒口(6),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2)设于车主体(1)内部,所述散热器(2)与车主体(1)通电连接,所述给水装置(3)设于车主体(1)内部,所述给水装置(3)与车主体(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储水箱(4)设于车主体(1)右侧表面,所述储水箱(4)与车主体(1)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操控室(5)设于车主体(1)上方,所述操控室(5)与车主体(1)电连接,所述喷洒口(6)设于车主体(1)左侧中上部,所述喷洒口(6)与车主体(1)通过电焊相连接;
所述给水装置(3)由外壳(30)、动力源机构(31)、主传动机构(32)、传动连接结构(33)、工作警示机构(34)、齿轮传动机构(35)、推动结构(36)、喷洒启动机构(37)组成,所述动力源机构(31)安装与外壳(30)下表面右侧并与操控室(5)电连接,所述主传动机构(32)设于外壳(30)内上部右侧且与动力源机构(31)通过绳索相连接,所述传动连接结构(33)设于外壳(30)内上部左侧且位于主传动机构(32)左侧,所述传动连接结构(33)与主传动机构(32)通过缠绕相连接,所述工作警示机构(34)设于外壳(30)内左壁上部,所述工作警示机构(34)与外壳(3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齿轮传动机构(35)设于主传动机构(32)左下方且通过齿轮啮合相连接,所述推动结构(36)设于齿轮传动机构(35)左侧且位于外壳(30)内下壁左侧,所述推动结构(36)与齿轮传动机构(35)通过绳索缠绕相连接,所述喷洒启动机构(37)设于外壳(30)内左壁上部且位于工作警示机构(34)上方,所述喷洒启动机构(37)与外壳(30)通过电焊相连接;
所述动力源机构(31)由第一安装架(310)、给水传感器(311)、工作开关(312)、第二安装架(313)、电机(314)、电机开关(315)、电连接座(316)、电线盘(317)、电线(318)、水流量传感器(319)、第一弹簧门(3110)、第一闭合块(3111)组成,所述第一安装架(310)呈矩形状设于外壳(30)下表面右侧,所述第一安装架(310)与外壳(3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给水传感器(311)安装与第一安装架(310)上部,所述工作开关(312)设于给水传感器(311)上表面,所述工作开关(312)与给水传感器(311)通过按钮槽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架(313)设于外壳(30)内下壁右侧且位于第一安装架(313)上方,所述第二安装架(313)与外壳(3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电机(314)安装与第二安装架(313)内部,所述电机开关(315)设于电机(314)下表面,所述电机开关(315)与电机(314)通过按钮槽相连接,所述电连接座(316)设于电机(314)右侧,所述电连接座(316)与电机(314)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电线盘(317)设于外壳(30)右下表面,所述电线盘(317)与外壳(3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水流量传感器(319)设于外壳(30)与储水箱(4)连接处,所述水流量传感器(319)与电机(314)通过电线(318)相连接,所述第一弹簧门(3110)设于水流量传感器(319)上表面,所述第一弹簧门(3110)与水流量传感器(319)电连接,所述第一闭合块(3111)设于第一弹簧门(3110)上表面,所述第一闭合块(3111)与第一弹簧门(3110)通过电焊相连接;
所述主传动机构(32)由第一固定杆(320)、连接杆(321)、圆盘(322)、固定块(323)、第一U型框(324)、圆轮扣(325)、齿轮条(326)、第一绳索(327)、第一支撑座(328)、第一滑轮(329)、第二绳索(3210)组成,所述第一固定杆(320)设于外壳(30)内上壁右侧,所述第一固定杆(320)与外壳(30)通过螺栓螺旋相连接,所述圆盘(322)设于第一固定杆(320)前表面,所述圆盘(322)与第一固定杆(320)通过连接杆(321)相连接,所述固定块(323)设于圆盘(322)右侧中部,所述固定块(323)与圆盘(322)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 第一U型框(324)设于圆盘(322)左侧中部,所述第一U型框(324)与圆盘(322)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圆轮扣(325)设于第一U型框(324)左侧且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齿轮条(326)设于圆盘(322)下表面且位于固定块(323)、第一U型框(324)下方,所述齿轮条(326)与圆盘(322)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一绳索(327)一端与第一闭合块(3111)通过缠绕相连接,所述第一绳索(327)另一端与固定块(323)右侧表面通过缠绕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座(328)设于外壳(30)内上壁中部且位于第一固定杆(320)左侧,所述第一支撑座(328)与外壳(3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一滑轮(329)设于第一支撑座(328)下表面,所述第一滑轮(329)与第一支撑座(328)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绳索(3210)一端与圆轮扣(325)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第一滑轮(329)与传动连接结构(33)缠绕相连接;
所述传动连接结构(33)由轨道杆(330)、定位板(331)、活动板(332)、第一弹簧(333)、第二滑轮(334)、滑动板(335)、滑动块(336)、限位块(337)、第二弹簧(338)、第三滑轮(339)、第三绳索(3310)、第四绳索(3311)组成,所述轨道杆(330)设于外壳(30)内上壁左侧,所述轨道杆(330)与外壳(3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定位板(331)设于轨道杆(330)下端,所述定位板(331)与轨道杆(33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活动板(332)设于轨道杆(330)中部下方且位于定位板(331)上方,所述活动板(332)与定位板(331)通过第一弹簧(333)相连接,所述第二滑轮(334)设于外壳(30)内上壁左侧且位于轨道杆(330)左侧,所述第二滑轮(334)与外壳(3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滑动板(335)呈倾斜状设于外壳(30)内左上壁,所述滑动板(335)与外壳(3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滑动块(336)设于滑动板(335)下右侧表面,所述滑动块(336)与滑动板(335)通过摩擦纹路相连接,所述限位块(337)设于滑动板(335)下表面左侧,所述限位块(337)与滑动板(335)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滑动块(336)与限位块(337)通过第二弹簧(338)相连接,所述第三滑轮(339)与喷洒启动机构(37)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三绳索(3310)一端与活动板(332)通过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第二滑轮(334)与滑动块(336)右侧表面缠绕相连接,所述第四绳索(3311)一端与滑动块(336)左侧表面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穿过限位块(337)、绕过第三滑轮(339)与工作警示机构(34)缠绕相连接;
所述工作警示机构(34)由第二U型框(340)、警示器(341)、开关按钮(342)、推杆(343)、推板(344)、第三弹簧(345)组成,所述第二U型框(340)设于外壳(30)内左壁,所述第二U型框(340)与外壳(3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警示器(341)设于第二U型框(340)内部且位于外壳(30)内左壁,所述开关按钮(342)设于警示器(341)右侧表面,所述开关按钮(342)与警示器(341)通过按钮槽相连接,所述推杆(343)一端穿过第二U型框(340)右侧表面,所述推板(344)设于第二U型框(340)内部且位于推杆(343)左端表面,所述推板(344)与推杆(343)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45)一端与推板(344)右侧表面通过电焊相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U型框(340)内右壁通过电焊相连接;
所述齿轮传动机构(35)由铰链杆(350)、弧形齿轮(351)、支杆(352)、连接块(353)、第四滑轮(354)、第五绳索(355)、第五滑轮(356)组成,所述弧形齿轮(351)设于圆盘(322)左侧下方且通过齿轮啮合相连接,所述铰链杆(350)与弧形齿轮(351)通过支杆(352)相连接,所述连接块(353)设于弧形齿轮(351)下端表面,所述连接块(353)与弧形齿轮(351)通过螺栓螺旋相连接,所述第四滑轮(354)设于外壳(30)内下壁中部右侧,所述第四滑轮(354)与外壳(3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五滑轮(356)设于第四滑轮(354)左侧,所述第五绳索(355)一端与连接块(353)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第四滑轮(354)、第五滑轮(356)与推动结构(36)缠绕相连接;
所述推动结构(36)由固定座(360)、支撑杆(361)、翘板(362)、第四弹簧(363)、弧形推杆(364)组成,所述固定座(360)设于外壳(30)内下壁左侧,所述固定座(360)与外壳(3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支撑杆(361)设于固定座(360)上方,所述支撑杆(361)与固定座(36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翘板(362)设于支撑杆(361)上端表面,所述翘板(362)与支撑杆(361)通过铰链相连接,所述第四弹簧(363)设有两根,所述第四弹簧(363)分别设于翘板(362)下表面左右侧,所述第四弹簧(363)与翘板(362)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弧形推杆(364)设于翘板(362)左侧杆上表面,所述弧形推杆(364)与翘板(362)通过电焊相连接;
所述喷洒启动机构(37)由转盘(370)、活动杆(371)、第二支撑座(372)、第六滑轮(373)、第二弹簧门(374)、第二闭合块(375)、第六绳索(376)组成,所述转盘(370)与外壳(3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活动杆(371)与转盘(370)通过轴承座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座(372)设于外壳(30)内左上壁,所述第二支撑座(372)与外壳(30)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六滑轮(373)设于第二支撑座(372)下端表面,所述第六滑轮(373)与第二支撑座(372)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二弹簧门(374)设于外壳(30)与喷洒口(6)连接处,所述第二闭合块(375)设于第二弹簧门(374)上表面,所述第二闭合块(375)与第二弹簧门(374)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第六绳索(376)一端与活动杆(371)下端表面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绕过第六滑轮(373)与第二闭合块(375)缠绕相连接;
使用时,通过外部将水灌注到储水箱内部,通过给水装置检测到路面的含水量情况,对路面进行补水,通过给水传感器将路面的含水量情况启动电机,与电机连接的水流量传感器通电将第一弹簧门向下弹回,对水流进行计量,主传动机构在第一闭合块向下拉动作用下顺时针旋转,第二绳索在圆盘的旋转下拉动活动板向上移动,圆盘另一端的第三绳索处于放松状态,与其连接的滑动块在第二弹簧的压缩与第三绳索的相互作用下向下移动,通过第四绳索带动推杆与推板向左移动,触碰警示器发出工作警报,弧形齿轮在齿轮条的顺时针转动下,与其啮合逆时针转动,弧形齿轮下端连接的连接块在逆时针转动下拉动第五绳索使得翘板右支杆向下翘动,翘板左支杆连接的弧形推杆在向上移动下,推动活动杆下端转动,与活动杆通过第二闭合块连接的第二弹簧门在其拉动下,向下移动,水流进入喷洒腔室,对路面进行补水;反之,给水装置对路面进行了最佳的含水量喷洒后,工作开关则向下移动,使得电机失去电力,第一弹簧门在水流量传感器失去电力后,向上弹回,设备恢复初始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溧水高新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溧水高新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09909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道路检测车
- 下一篇:一种沥青跑道精细化预防性养护与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