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帚状曲霉次生代谢物及其在制备抗真菌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00495.3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63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张颖君;朱宏涛;张晗;王东;杨崇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307/33 | 分类号: | C07D307/33;C12P17/04;A61K31/365;A61P31/10;C12R1/66 |
代理公司: | 昆明祥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114 | 代理人: | 马晓青 |
地址: | 65020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曲霉 次生 代谢物 及其 制备 真菌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帚状曲霉次生代谢物sphingofungins,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抗真菌药物中的应用和其在医药中的应用。本发明主要是采用植物化学研究手段,从普洱茶后发酵优势菌帚状曲霉Aspergillus penicilliodes Speg.的发酵菌丝中获得sphingofungins G和H,并按照常规方法制成固体、液体或膏状体剂型。本发明所得抗菌素为天然抗菌素,对人体细胞无毒无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地,涉及帚状曲霉次生代谢物sphingofungins的制备及其在抗真菌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和其在医药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真菌性疾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人类真菌性疾病包括由皮肤癣菌、马拉色菌和白色念珠菌等接触皮肤或粘膜诱发角质层、毛发和甲板产生的浅部真菌感染病变;及由念珠菌、曲霉菌及其它病原真菌诱发的深部真菌感染。
近年来,由于环境质量的下降及肥胖、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滥用、糖尿病发病率升高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导致临床浅部真菌感染的病例逐年增高,其中体癣和脂溢性皮炎增多尤为明显。此外,由于老年性器官衰退、抗生素的超剂量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及肺结核等疾病引发的深部真菌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常用的抗真菌药主要有多烯类的两性霉素B,三唑类的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嘧啶类的氟胞嘧啶和棘白菌素类的卡伯芬净。同一抗菌素的连续使用容易导致病原真菌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降低其对侵染性真菌病害的治疗效果,对天然产物中抗真菌活性成分的深度挖掘,丰富抗真菌药物的化学基础将有利于人类健康的发展。
鞘氨酸化合物是一类来源于土壤真菌烟曲霉菌丝次生代谢产生的含氮化合物,通常具有抑制人体病原真菌隐球菌、念珠菌和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对人类真菌病害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迄今为止,现有技术中未见有源自普洱茶后发酵优势菌帚状曲霉的固体发酵菌丝体的次生代谢物sphingofungin G和H,未见其制备方法报道,未见其在治疗人体浅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相关的药理活性研究,也未见其在治疗人体浅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药物及药物制剂中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帚状曲霉次生代谢物sphingofungins G和H的制备方法,以其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人体浅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类药物组合物中的应用和其在医药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如下结构式所示的化合物sphingofungin G、Sphingofungin H,
所述的化合物sphingofungin G、Sphingofungin H,该两种化合物来源于普洱茶后发酵优势菌帚状曲霉菌丝体的次生代谢物。
所述的上述sphingofungins G和H的制备是采用天然产物的系统分离方法从普洱茶后发酵优势菌株帚状曲霉的固体发酵菌物中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
所述的普洱茶后发酵优势菌株帚状曲霉固体发酵菌物的制备是指,将分离到的帚状曲霉接种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待菌落表面长满孢子,将孢子配制成浓度为3×106/mL的悬浮液,按重量比1∶50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麦粒培养基中,28℃条件下暗培养20天,即得帚状曲霉固体发酵培养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04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