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器胀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03037.5 | 申请日: | 2018-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21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江志伟;周宏大;王远祥;吴敦丰;蔡小洪;李致亮;黄纯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9/14 | 分类号: | B21D39/14;B21D39/20;B21D5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廉振保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胀管装置,其中,包括:平动导轨,平动导轨的一端设置有初始位,用于置放待胀管的金属管和管板,金属管具有延展性;平动导轨的另一端设置有加工位,为待胀管的金属管和管板的胀管加工场所;初始位检测模块,设置在初始位一侧,用于检测位于初始位上的金属管和管板是否在预设区域内;平动导轨将位于初始位上预设区域内的金属管和管板传送至加工位;视觉系统,用于检测位于加工位上的管板的基准孔位置来确定位于加工位上的管板的胀管孔位置,管板的基准孔用于标定胀管孔的机加位置;胀管模块,设置在加工位一侧,用于根据确定的胀管孔位置对位于加工位上的金属管和管板进行胀管。本发明减小了热交换器自动胀管误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交换器胀管装置。
背景技术
在空调、化工行业等领域热交换器的应用十分广泛,常常需要对热交换器管板与换热铜管进行胀接,以达到承压与密封的效果。胀接是利用铜管和管板变形达到密封和紧固的一种常用连接方式。在强度胀接过程中,将胀管器胀头插入铜管束中需要胀接的某一铜管管口旋转,使穿入管板孔内的铜管管端部胀大而达到塑性变形,同时,管板孔被胀大产生弹性变形。胀管器退出后,铜管的塑性变形不能恢复,而管板的弹性变形能够恢复,在管板的弹性变形恢复时,铜管与管板的接触表面产生很大的挤压力,使该铜管与管板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当所有需要胀接的铜管胀接完毕后,就将铜管束固定在管板上,达到既密封又能抗拉脱力两个目的。
在热交换器的设计、制造过程中,铜管与管板之间的胀接问题直接影响生产操作的正常进行,甚至影响整个空调或化工设备的安全和生产。通过专用胀管设备胀接,可增加铜管与管板的连接寿命。目前商用热交换器的胀管为人工操作:人工端握着胀管机,将胀管器插入铜管中,胀管器在转动过程中将铜管内孔逐渐胀大,实现换热器管板与铜管的胀接。在采用人工胀管时,员工需长时间端握着胀管器及关联装置,频繁移动,自动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此外,胀管孔数量较多,分布面积广,作业时会产生视觉疲劳,存在漏胀等风险。
为了实现热交换器自动胀管,在现有技术中,常常采用对称的双胀管支架对铜管和管板进行定位,而后通过机械手进行胀管。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定位时,要求铜管端面与管板平齐,当铜管端面超出管板面后,容易对视觉造成负面影响,产生相对误差等。
因此,如何减小热交换器自动胀管误差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胀管装置,以至少减小热交换器自动胀管误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胀管装置,包括:
平动导轨,平动导轨的一端设置有初始位,用于置放待胀管的金属管和管板,金属管具有延展性;平动导轨的另一端设置有加工位,为待胀管的金属管和管板的胀管加工场所;初始位检测模块,设置在初始位一侧,用于检测位于初始位上的金属管和管板是否在预设区域内;平动导轨将位于初始位上预设区域内的金属管和管板传送至加工位;视觉系统,用于检测位于加工位上的管板的基准孔位置来确定位于加工位上的管板的胀管孔位置,管板的基准孔用于标定胀管孔的机加位置;胀管模块,设置在加工位一侧,用于根据确定的胀管孔位置对位于加工位上的金属管和管板进行胀管。
可选地,还包括:测距仪,设置在加工位一侧,用于检测胀管模块和位于加工位上的管板之间的相对位置,以调整胀管模块相对于位于加工位上的管板的姿态。
可选地,胀管模块包括:胀管器,用于对位于加工位上的金属管和管板进行胀管操作;动力源,与胀管器连接,用于向胀管器提供胀管操作所需的动力;机械手,设置有胀管器放置位,用于调整胀管器的姿态和/或移动胀管器。
可选地,胀管模块还包括:胀管夹具,设置在胀管器放置位上,用于夹持胀管器;胀管夹具具有柔性和伸缩性,以使胀管器在对位于加工位上的金属管和管板进行胀管操作时与金属管柔性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30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由软件控制的摆臂机械手送扣装置
- 下一篇:板材的自动落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