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道底泥稳定化及资源化利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08743.9 | 申请日: | 2018-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97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薛罡;刘振鸿;安婧;钱雅洁;李响;张文启;孙敏;余广杰;袁健;李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上海森溪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王文颖 |
地址: | 20005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道 稳定 资源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道底泥稳定化及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河道底泥经重力沉降浓缩,在一定温度下水热反应一定时间,反应结束降温后,经脱水处理获得水热固态产物和水热液。水热固态产物重新投加到河道,用于吸附水体中的氮磷及重金属、并逐渐负载微生物,以进一步净化河道水体。获得的水热液加入聚合氯化铝铁和NaOH进行二次水热反应,去除在底泥水热过程释放至水热液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处理后的上清液返回至河道水体。本发明可实现在河道底泥稳定化和无害化的同时,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本发明操作简单,易于工程化,为河道底泥的稳定化及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道底泥稳定化及资源化利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河道、湖泊等水体发生严重污染,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雨水淋溶与冲刷等途径进入水体,其中大量难降解污染物质在水体底泥中积累并逐渐富集。底泥中主要含有三大类污染物质,一是重金属,一般指Hg、As、Zn、Cu等,具有难降解性、生态毒性和可累积性等特点,可通过沉淀、吸附、络合等作用而沉积到底泥中;二是有机物,底泥中有毒有机物通过富集作用在生物体内达到较高的浓度,从而对生物体产生较强的毒害作用,并在气-水-生物一底泥等多介质环境体系中进行迁移、转化和暴露,从而对影响人和动物的健康;三是氮磷等营养物质,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溶解于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底泥的影响,因此,对底泥尤其是河道底泥的修复对水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水十条”发布以后,全国各地都在着力开展城市黑臭河道整治,其中河道清淤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污染底泥的治理更是刻不容缓。另外,河道底泥由于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物,会严重降低水体中的溶解氧,底泥中形成腐殖质类有机物,产生恶臭味道,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环境,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底泥淤积严重的河道进行清淤处理,而疏浚后的底泥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是目前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河道底泥的修复与治理主要关注其减量化,如分级分筛减量,脱水减量等技术。在脱水处理前,常需要对底泥添加石灰等碱性物质,通过药剂调理改善脱水性能,导致脱水泥饼碱性较大,对土壤具有一定危害,难以用作园林及回填土(洁净煤技术,2015,21(6):43-46.);另外,也有通过将底泥进行筛分,且去除其中的有机物,将筛选出的泥沙或泥饼用于建材。目前,河道底泥的修复尚开始,资源化利用研究还较少,有必要进一步拓展其修复技术及资源化利用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河道底泥的稳定化及资源化利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河道底泥稳定化及资源化利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河道底泥,于浓缩池中经重力沉降浓缩,浓缩后底泥浓度为12-25g/L;
步骤2):将浓缩后的底泥泵送至水热密闭反应罐,进行水热反应;
步骤3):水热反应结束后,待反应混合液降温后,卸料至调节池中,再通过脱水处理,分离获得水热液和水热固态产物;
步骤4):获得的水热固态产物重新投入河道水体,用于吸附水体中的氮磷及重金属,且水热固态产物可富集微生物,对水体起进一步净化作用;
步骤5):对获得的水热液进行二次水热,在水热液中加入聚合氯化铝铁和碱,密闭加热,反应后卸料,对二次水热后的物料进行离心分离,分离液返回至河道,分离后的污泥外运处置。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底泥的注入量为密闭反应罐容积的40%-85%;加热方式采用蒸汽加热、导热油加热或电加热。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加热温度为160-240℃,加热时间为0.5-5h。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反应结束后降温至60℃以下,脱水方式采用板框压滤或离心脱水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上海森溪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东华大学;上海森溪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087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河湖淤泥资源化利用方法
- 下一篇:电渗透污泥高干脱水机滤布安装张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