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图数据综合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10350.1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9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马印怀;李春杰;陈玉森;次少丹;丁武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纬思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9 | 分类号: | G06F16/29;G06F16/27;G06F1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24 | 代理人: | 郭智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图 数据 综合 处理 方法 | ||
1.地图数据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分布式系统,所述分布式系统由多个分布式集群构成,每个分布式集群包括一个分管服务器和若干数据服务器,所述分管服务器用于管理所述数据服务器,所述地图数据综合处理方法包括:进行小图斑综合处理;对综合处理后的矢量数据分别进行多次简化;每次简化过程中的简化尺度均不相同,简化尺度由简化过程中的执行阈值标识;针对每一次的简化结果均生成一个简化文件;
所述简化包括:
将所述矢量数据存入预设的第一数据结构,生成原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结构为一种四叉树结构,每一个节点标识一个图斑;
所述四叉树的拓扑反应所述图斑的空间位置关系;
按照预设算法,对所述原数据进行压缩,得到压缩后的目标数据;
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入预设的第二数据结构,得到简化文件;
一个图斑使用一个vector容器记录,所述vector容器中的每个元素都是一张链表,链表中的每个链表节点都代表所述图斑中的一段折线,为了避免出现图斑裂缝,数据预处理需要获取图斑拓扑,所述图斑拓扑包括图斑与相邻图斑的公共边,为了获取公共边,每个链表节点都记录有下述内容:
本图斑标识;
第一开始标识,用于记录本图斑折线开始;
第一结束标识,用于记录本图斑折线结束;
匹配图斑标识,所述匹配图斑为为了求拓扑而与本图斑进行公共边提取的图斑;显然匹配图标那是本图斑的相邻图斑;
第二开始标识,用于记录相邻图斑折线开始;
第二结束标识,用于记录相邻图斑折线结束;
公共边标识,用于标识链表节点记录的折线是否是本图斑和相邻图斑的公共边;
在拓扑求取过程中,对某个链表节点进行处理时,对本图斑的一段折线和匹配图斑的一段折线,判断其是否重合时,若发现其全部位置都重合,则标记所述公共边标识:
若发现其部分重合,则链表节点按照重合部分进行分裂,具体地:若重合部分位于本图斑折线开始或结尾部分,则将链表分裂为两个目标链表,一个目标链表记录公共边,另一个目标链表记录非公共边;
若重合部分位于本图斑折线中部,则将链表分裂为三个目标链表,中间的目标链表记录公共边,其它目标链表记录非公共边;
在对所有图斑的公共边提取结束后,即获得原数据的拓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图数据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图斑全部最小外包矩形;获取最小外包矩形小于预设面积值的全部目标图斑;针对每一个目标图斑执行预设综合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图数据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综合操作包括:判断所述目标图斑是否存在地类码,若不存在,则删除所述目标图斑;若存在,则获取所述目标图斑的相邻图斑的地类码,若存在地类码与所述目标图斑的 地类码相同或者相近的相邻图斑,则将所述目标图斑向所述相邻图斑合并;否则,删除所述 目标图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图数据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综合处理后的矢量数据分别进行多次简化包括:S1. 将所述矢量数据存入预设的第一数据结构,生成原数据;S2. 按照预设算法,对所述原数据进行压缩,得到压缩后的目标数据;S3. 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入预设的第二数据结构,得到简化文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图数据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进行原数据压缩时,保留原数据拓扑不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图数据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响应于向分布式系统上传地图数据的指令,获取上传的地图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图数据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预设时间内,所述分布式系统自发为地图数据进行二轮备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纬思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纬思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1035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