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低硫汽柴油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0236.7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19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联星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55/06 | 分类号: | C10G5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弃油脂 预处理 超低硫 汽柴油 原料油 蒸馏塔 催化裂化装置 蝶式离心机 聚丙烯酰胺 恒温搅拌 有效分离 甲磺酸 预分离 暂存罐 切割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低硫汽柴油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废弃油脂加入原料油预处理釜中,加入废弃油脂质量10%~15%的水,搅拌状态下升温至60~80℃,恒温搅拌20~40分钟,加入废弃油脂质量0.1%~0.5%的甲磺酸,继续搅拌30~60分钟,加入废弃油脂质量0.01%~0.03%的聚丙烯酰胺,再搅拌30~60分钟,用蝶式离心机离心分离,预处理后的废弃油脂进入原料油暂存罐,调整催化裂化装置蒸馏塔的操作,在FCC蒸馏塔内进行FCC汽油预分离,得到轻馏分和重馏分;所述轻馏分和重馏分的切割温度为40℃~80℃。本发明使废弃油脂中的杂质有效分离,大大降低了废弃油脂中的水分及杂质成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方法,具体是一种超低硫汽柴油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降低汽油硫含量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量,因此,世界各国清洁汽油新标准对硫含量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限制。欧洲IV类汽车尾气排放标准(EU2005标准)规定2005年后汽油的硫含量≯50μg/g,烯烃含量≯18v%,欧洲2009年后开始实施硫含量小于10μg/g“超低硫汽油(ULSG)”欧洲V排放标准。美国U.S.EPATier2-II标准规定2006年后美国清洁汽油的硫含量≯80μg/g,烯烃含量≯14v%,U.S.EPATier2-III标准规定2008年后美国清洁汽油的硫含量≯30μg/g;2008年7月1日,中国北京等重点地区清洁汽油执行硫含量相当于欧洲IV排放标准(硫含量≯50μg/g);2013年后,北京、上海、广州等清洁汽油将执行硫含量相当于欧洲V排放标准。世界各国未来汽油的硫含量要求将会越来越低。目前,催化裂化(FCC)是汽油的重要来源,如中国炼油厂成品汽油中FCC汽油所占的比例为80%以上,而FCC汽油中硫含量一般为200~1000μg/g,硫醇含量一般为20~100μg/g。因此,FCC汽油硫和硫醇含量均较高,降低FCC汽油的硫含量和硫醇含量是满足更严格清洁汽油规格的关键。加氢脱硫(HDS)工艺是有效脱除FCC汽油硫和硫醇的重要手段,但是,采用传统的催化剂及工艺,在FCC汽油加氢脱硫的同时,烯烃大幅度地加氢饱和会造成较大的辛烷值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低硫汽柴油生产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低硫汽柴油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废弃油脂加入原料油预处理釜中,加入废弃油脂质量10%~15%的水,搅拌状态下升温至60~80℃,恒温搅拌20~40分钟,加入废弃油脂质量0.1%~0.5%的甲磺酸,继续搅拌30~60分钟,加入废弃油脂质量0.01%~0.03%的聚丙烯酰胺,再搅拌30~60分钟,用蝶式离心机离心分离,预处理后的废弃油脂进入原料油暂存罐,调整催化裂化装置蒸馏塔的操作,在FCC蒸馏塔内进行FCC汽油预分离,得到轻馏分和重馏分;所述轻馏分和重馏分的切割温度为40℃~80℃;(2)将步骤(1)中的轻馏分进行固定床氧化脱臭,将硫醇硫转化为二硫化物;(3)将步骤(2)所得脱臭轻馏分进行溶剂吸收分馏,将二硫化物转移到溶剂中去,降低脱臭轻馏分的总硫含量,得到精制轻汽油;(4)将步骤(1)所得重馏分与氢气混合,并经过低温高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床层,在加氢脱硫反应条件下进行选择性加氢脱硫反应,得到精制重汽油;(5)将步骤(3)所得精制轻汽油与步骤(4)中得到的精制重汽油混合,得到硫含量≯10μg/g的超低硫汽油。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所述的固定床氧化脱臭采用以磺化钛菁钴为催化剂以空气为氧化剂的氧化脱臭过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3)中所述吸收溶剂的初馏点高于轻馏分的干点10~8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收溶剂为煤油、重石脑油、轻柴油和芳烃中的一种或几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联星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联星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02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