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制备细胞因子的杂交瘤T细胞株的构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0349.7 | 申请日: | 2018-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51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翁炳焕;李兰娟;洪雪娟;朱丹华;应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炳焕 |
主分类号: | C12N15/07 | 分类号: | C12N15/07;C12N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杂交瘤 骨髓瘤细胞 细胞融合 细胞因子 融合剂 构建 生物医学领域 体外长期培养 制备细胞因子 免疫磁珠法 抗HIV感染 聚乙二醇 细胞结合 选择培养 培养基 分选 活化 制备 | ||
一种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细胞因子制备的杂交瘤T细胞株的构建,其特征在于以免疫磁珠法分选的CD4+T细胞和骨髓瘤细胞(SP2/0)经含有PHA、IFN‑γ、SP2/0‑IgG、CD4+T‑IgG和SPA的预融合剂处理,在PHA和IFN‑γ的活化下,IgGFc段与SPA结合而IgGFab段各自与CD4+T细胞、SP2/0细胞结合,依赖于SPA和IgG的作用,将CD4+T细胞和骨髓瘤细胞(SP2/0)连接在一起,进而在低浓度融合剂聚乙二醇(PEG1000‑2000)的作用下使两种细胞融合,经细胞融合培养基(HAT)选择培养,获得能在体外长期培养、能产生IFN‑γ、IL‑2、IL‑4细胞因子的抗HIV感染的杂交瘤CD4+T细胞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领域中艾滋病的生物细胞治疗。
背景技术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传染病, 在全球广泛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有关报告,自1981年 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至今全球有208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了艾滋病的严重威胁,约 有4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死亡人数已超过2000万,每天约有6000人成为艾滋病感染者, 同时每天约有300多人死于艾滋病。在中国HIV感染者正处于高速增长期,目前已远超过100 万。艾滋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结核病、糖尿病后又一个人类面临的重大感染 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从目前已用于临床的艾滋病治疗方法看,效果不很理想:(1)HIV逆转录酶抑制剂:仅 能防止尚未感染HIV的易感细胞感染,对已感染的细胞没有治疗作用,且毒副作用较多,包 括腺粒体毒性、骨髓抑制、红细胞性贫血、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胰腺炎,加之交叉耐药性 的产生,这类药已不单独使用,主要做联合用药,且易产生耐药变株,导致临床疗效下降或 失效。(2)HIV蛋白酶抑制剂:易产生药物性肝损伤、脂质代谢紊乱等毒副作用及耐药性。(3) HIV整合酶抑制剂:通过抑制HIV病毒DNA与宿主细胞DNA整合而发挥作用,与HIV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联合同时使用对抗病毒有协同作用。(4)抑制HIV病毒进入抑制剂: 包括阻断gp120与CD4结合、阻断HIV与辅助受体结合、作用于gp41膜亚单位及作用于T淋 巴细胞表面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来阻断HIV进入宿主细胞,但对肝和心脏有副作用。(5)细胞因子治疗:主要用于调节T细胞动态平衡。(6)HIV疫苗治疗:由于HIV的特殊性, 如固有免疫不足以抵御HIV及其靶向破坏免疫系统,病毒突变迅速,导致至今尚未开发出真正安全有效的疫苗。(7)基因治疗:HIV基因治疗的研究从未间断,包括反义技术、RNA诱 饵、RNA干扰、细胞内抗体、显性阴性突变体、自杀基因等,但进入II期临床试验阶段的基 因疗法几乎没有。(8)单克隆抗体被动免疫疗法:通过下调CD4+T细胞表面CCR5来降低HIV 的易感性、延缓艾滋病的进展和减少HIV的扩散,中和单克隆抗体2G12、2F5和4E10应用于 HIV感染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能延缓但不能阻止病毒的反弹(9)过继性免疫细胞 治疗:体外大量培养HIV自体的CD4+T细胞时会导致病毒大量扩增,增加病毒感染的CD4+T 细胞数量,而回输CD4+T细胞可能会增加体内病毒复制的场所,导致病毒载量反弹,总体上看,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无明显的毒副作用,也未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炳焕,未经翁炳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03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