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发动机开发阶段的故障检测系统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4484.9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67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伯承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00 | 分类号: | G01M15/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采集器 发动机控制器 第一传感器 故障检测系统 发动机开发 发动机 输出驱动信号 发动机台架 发送触发 感应数据 感应信号 探测数据 系统制作 高技能 排查 零部件 存储 锁定 工程师 输出 试验 发动 | ||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用于发动机开发阶段的故障检测系统,待测发动机固定在第一发动机台架上,第一发动机控制器输出驱动信号至待测发动机,所述待测发动机上设有用于探测数据的第一传感器单元,所述第一传感器单元输出感应信号至数据采集器,所述数据采集器连接第一发动机控制器,所述数据采集器存储第一传感器单元输入的感应数据,所述数据采集器向第一发动机控制器发送触发信号。系统制作较为简单,成本较低,通过简单的安装,不需要较高技能的试验人员即可掌握,排查过程不需要组织较多的零部件、系统工程师进行现场会诊就能快速的锁定问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开发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现代的开发是以零部件为基础的。发动机的开发试验验证是对整个系统的验证过程,当遇到问题时,总要组织大量的零部件工程师排查,同时相关联的零部件工程师也要现场支持。而一旦某个模块的零部件工程师缺席,就会为解决和快速锁定问题造成不便。
目前也有公开的发动机故障检测系统,如CN200620122434.X,《一种数据流采集装置》;CN201410339833.0,《一种发动机故障检测方法及系统》;CN201510149913.4G01M15/00(2006.01)I汽车发动机故障检测方法和装置;CN201610037023.9,《一种汽车发动机故障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CN200920232585.4,《汽车电控发动机故障检测装置》;CN201620054244.2,《一种汽车发动机故障检测装置》。
上述现有技术,仍存在系统复杂,可靠性难以保障,并且系统成本高,对工程师具有较高要求,难以快速的排查出发动机的故障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制作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操作方便的发动机故障检测系统,不需要较高技能的试验人员即可掌握,并且排查过程不需要组织较多的零部件、系统工程师进行现场会诊就能快速的锁定问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发动机开发阶段的故障检测系统,待测发动机固定在第一发动机台架上,第一发动机控制器输出驱动信号至待测发动机,所述待测发动机上设有用于探测数据的第一传感器单元,所述第一传感器单元输出感应信号至数据采集器,所述数据采集器连接第一发动机控制器,所述数据采集器存储第一传感器单元输入的感应数据,所述数据采集器向第一发动机控制器发送触发信号。
系统设有固定在第二发动机台架上的标准发动机,第二发动机控制器输出驱动信号至标准发动机,所述标准发动机上设有用于探测数据的第二传感器单元,所述第二传感器单元输出感应信号至数据采集器,所述数据采集器连接第二发动机控制器,所述数据采集器存储第二传感器单元输入的感应数据,所述数据采集器向第二发动机控制器发送触发信号。
所述数据采集器包括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单元连接第一发动机控制器、第二发动机控制器、第一传感器单元以及第二传感器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包括触发器、数字信号模块、模拟信号模块和通信模块,所述处理单元与中央处理器通信,所述中央处理器将获取的信号至处理器。
所述数据采集器获取第一发动机控制器、第二发动机控制器、第一传感器单元以及第二传感器单元每个针脚的基础电压、电压值。
基于所述用于发动机开发阶段的故障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
1)预先根据待测发动机故障发生工况,设置触发记录的参数设置;
2)启动标准发动机并执行参数设置,使标准发动机运行到故障工况,并记录第一组数据;
3)启动待测发动机并执行参数设置,使待测发动机运行到故障工况,并记录第二数据;
4)导出两组数据,分析差异,找到差异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44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