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捷型车载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4640.1 | 申请日: | 2018-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20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奈士迪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汉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99 | 代理人: | 彭益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新能源 汽车 便捷 车载 充电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捷型车载充电系统,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USB接口、收线机构和防尘机构,收线机构包括供电组件、导轨、丝杆、转动轴、第一滑动块、导向环、第二滑动块、充电线、传动组件、制动组件、两个转盘和两个伸缩绳,防尘组件包括驱动组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防尘罩,该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捷型车载充电系统中,通过收线机构,不仅扩大了充电系统的充电范围,还可以将充电线有序的收纳到充电系统的内部,降低了充电线缠绕到一起的几率,提高了充电系统的实用性,通过防尘机构,不仅减少了进入USB接口内部的灰尘的数量,还降低了充电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USB接口发生损坏的几率,提高了充电系统的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充电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捷型车载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车载充电系统是指常规通过汽车电瓶供电的车载充电系统,大量使用在各种便携式、手持式设备的锂电池充电领域。
一般人们在驾驶新能源汽车的时候,都会通过车载充电系统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一般车载充电系统在使用的时候,如果充电线长度不够,将会导致车后座的人无法进行充电,如果充电线长度太长,在收纳充电线的时候,充电线又可能缠绕在一起,大大降低了车载充电系统的实用性,不仅如此,一般车载充电系统的USB接口没有保护措施,从而导致灰尘进入USB接口内部,从而导致USB接口接触不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捷型车载充电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便捷型车载充电系统,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USB接口、收线机构和防尘机构,所述第二外壳设置在第一外壳的一侧,所述USB接口设置在第一外壳的下方,所述收线机构设置在第一外壳的内部,所述防尘机构设置在USB接口上;
所述收线机构包括供电组件、导轨、丝杆、转动轴、第一滑动块、导向环、第二滑动块、充电线、传动组件、制动组件、两个转盘和两个伸缩绳,所述转动轴水平设置在第一外壳的内部的下端,两个转盘分别设置在转动轴的两端,两个伸缩绳的一端分别卷绕在两个转盘上,两个伸缩绳的另一端均设置在第一外壳的下端壳体上,所述丝杆水平设置在转动轴的上方,所述导轨水平设置在丝杆的上方,所述第一滑动块的内部设有通孔,所述丝杆穿过第一滑动块,所述丝杆与第一滑动块螺纹连接,所述导向环设置在第一滑动块上,所述第二滑动块的内部设有通孔,所述导轨穿过第二滑动块,所述第一滑动块与第二滑动块固定连接,所述供电组件设置在第二滑动块的上方,所述充电线的一端卷绕在转动轴上,所述充电线的另一端穿过导向环与供电组件连接,所述丝杆和转动轴的一端均设置在第二外壳的内部,所述传动组件的一端与丝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的另一端与转动轴连接,所述制动组件设置在第二外壳的中部;
所述制动组件包括支撑杆、第二弹簧、第三滑动块、第一传动杆、按键、两个第二传动杆和两个制动片,所述支撑杆水平设置在第二外壳的中部,所述第三滑动块的内部设有通孔,所述支撑杆穿过第三滑动块,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支撑杆上靠近第一外壳的一端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设置在第三滑动块上,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外壳的内壁上,两个第二传动杆的一端分别设置在第三滑动块的上方和下方,两个制动片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上,两个制动片分别抵靠在第一转动轮和第二转动轮上,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设置在第三滑动块上,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二外壳的外部,所述按键设置在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上;
所述防尘机构包括驱动组件、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防尘罩,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外壳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开槽,所述防尘罩设置在第二连接杆的靠近USB接口的一侧,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一外壳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奈士迪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奈士迪技术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46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均衡充电的锂电池组合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通信电池模块充电限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