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体外仿生评价微生物降解霉菌毒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26674.4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92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赵丽红;马秋刚;计成;张建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陈波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外 仿生 评价 微生物 降解 霉菌 毒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体外仿生评价微生物降解霉菌毒素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1)将饲料通过仿生消化法进行消化;(2)在消化后的体系中加入微生物和培养基组分,进行降解培养;(3)培养结束后,烘干体系水分,采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降解前后体系中的霉菌毒素的含量,计算得到霉菌毒素的降解率。本发明提供的体外仿生评价微生物降解霉菌毒素的方法,克服了通过动物试验进行体内评价成本高、耗时长的缺点,通过模拟动物的消化系统的消化过程,更接近于动物体内的真是情况,能够快速、有效、准确地在体外评价微生物对饲料中霉菌毒素的降解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的是涉及一种体外仿生评价微生物降解霉菌毒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霉变的饲料中含有霉菌毒素,其中主要为镰孢霉毒素。镰孢霉毒素中最重要、数量最多的是单端孢霉烯类毒素,其中,A类单端孢霉烯包括:T-2毒素、HT-2毒素、镰孢菌酸(neosolaniol,NEO)和双乙酸基藨草烯醇(DAS);B类单端孢霉烯包括:脱氧瓜萎镰孢菌烯醇(DON)及其3-乙酰基或15-乙酰基衍生物、雪腐镰孢菌烯醇(NIV)和镰孢菌烯酮-X(Fusarenon-X,FX)。畜禽单端孢霉毒素族中毒后的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食欲减退或废绝,胃肠炎症和出血,呕吐,腹泻,坏死性皮炎,运动失调,血凝不良,贫血和白细胞数量减少,免疫机能降低和流产等。该类毒素能明显影响食欲,故临床上很少见到急性中毒现象。霉变的饲料被动物采食后,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可残留在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中,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这些具有极强致病及致癌作用的毒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霉菌毒素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畜禽饲料和人类食品安全无时不在的威胁因素;所以,有效控制和解决霉菌毒素对粮食和饲料的污染,对改善动物生产性能和提高人类食品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内外研究者已报到多株降解呕吐毒素的微生物,但各菌株对毒素的降解效率高低有别,且大部分研究结果报道的是所筛选到的菌对呕吐毒素标准品的降级效果,而没有关于菌对发霉饲料中呕吐毒素的降解效果和评价方法。通过动物试验进行体内评价成本高、耗时长。如何进行快速有效的体外评价微生物对饲料及原料中呕吐毒素的降解效果是目前生产实际所迫切需求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缺乏快速、有效的体外评价微生物对饲料及原料中呕吐毒素的降解效果的方法,提供一种体外仿生评价微生物降解呕吐毒素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体外仿生评价微生物降解霉菌毒素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将饲料通过仿生消化法进行消化;
(2)在消化后的体系中加入微生物和培养基组分,进行降解培养;
(4)培养结束后,烘干体系水分,采用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降解前后体系中的霉菌毒素的含量,计算得到霉菌毒素的降解率。
上述方法中,还包括:在步骤(1)之前,设置一系列不同的肠道外源酶混悬液用于体外仿生消化法,测定用不同肠道外源酶混悬液的仿生消化法消化后的饲料的干物质消化率,通过最高干物质消化率,确定仿生消化法中使用的最优肠道外源酶混悬液。
上述方法中,所述仿生消化法包括:体外模拟动物口腔、胃、小肠三部分消化道,其中:
口腔模拟的方法为:称取一定量的饲料加入缓冲溶液中,调节pH到6.8,混匀;然后加入淀粉酶溶液,得到口腔模拟体系,摇床消化1-3h;
胃模拟的方法为:在消化后的口腔模拟体系加入HCl溶液,调节pH至2.0,加入酸性外源酶混悬液,混匀,得到胃模拟体系,封口,摇床消化4-8h;
小肠模拟的方法为:在消化后的胃模拟体系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pH至6.8,加入肠道外源酶混悬液,得到肠道模拟体系,封口,摇床消化15-2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66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