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纵向避撞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29549.9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5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 | 分类号: | B60R21/013;B60K28/14;B60K26/02;B60Q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108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门控制单元 报警装置 避撞装置 检测装置 控制中心 控制装置 汽车纵向 提醒单元 数据处理控制器 环境检测单元 速度检测单元 信号接收单元 油门控制器 报警器 安全状态 车辆运行 计算单元 判断单元 汽车安全 行驶状态 行车安全 前车 保证 | ||
本发明适用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汽车纵向避撞装置,包括控制装置、报警装置和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包括控制中心和与控制中心连接的油门控制单元,所述油门控制单元有线连接油门控制器;检测装置,包括速度检测单元、环境检测单元、数据处理控制器、计算单元和判断单元;报警装置,包括信号接收单元和与之连接的提醒单元,所述提醒单元连接报警器。借此,本发明能够对车辆运行中与前车的行驶状态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并能够及时对驾驶员进行提醒,保证行车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纵向避撞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市道路上各类车辆的日益增多,交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汽车追尾是比较常见的交通安全事故,造成汽车追尾的原因大多是由于道路环境复杂,例如行人在车流中穿插,当前车突然刹车或者紧急制动时,司机在驾驶过程中不能及时做出判断或者做出错误判断,从而导致与前车发生碰撞。
现有技术中采取了一些技术手段来尽量避免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例如在环境复杂的路段设置提醒警示牌,对车辆和行人进行慢行警示;或在十字路口安排人员执勤,对于车辆和行人进行调度指挥。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司机视线的范围是有限的,并且,道路环境可能遮住司机的视线,导致司机看不见提醒警示牌;此外,安排人员执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设置提醒警示牌和安排人员执勤均不实用。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纵向避撞装置,其可以对车辆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行驶状态进行检测,并能及时提醒驾驶员,保证行车安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纵向避撞装置,包括控制装置、报警装置和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包括控制中心和与控制中心连接的油门控制单元,所述油门控制单元有线连接油门控制器;检测装置,包括速度检测单元、环境检测单元、数据处理控制器、计算单元和判断单元;报警装置,包括信号接收单元和与之连接的提醒单元,所述提醒单元连接报警器。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纵向避撞装置,所述油门控制器包括动力装置、主动件、从动件和与从动件活动连接的顶杆,所述动力装置固定连接主动件,所述主动件上设有凸起,所述从动件包括支撑杆和与支撑杆固定连接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通过活动件连接限位块,所述支撑杆下方设有对称分布的挡柱。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纵向避撞装置,所述支撑杆通过旋转轴连接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对称分布的限位柱,所述顶杆位于支撑杆一侧,且通过限位空间位于油门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纵向避撞装置,所述动力装置有线连接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旋转控制单元,所述旋转控制单元内预设有旋转周长,所述旋转周长为主动周长的一半。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纵向避撞装置,所述对称分布的挡柱之间的距离大于凸起宽度,所述挡柱高度大于凸起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汽车纵向避撞装置,所述报警器为蜂鸣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纵向避撞装置,包括控制装置、报警装置和检测装置;控制装置,包括控制中心和与控制中心连接的油门控制单元,所述油门控制单元有线连接油门控制器,通过控制中心对油门和进行控制,防止驾驶员在紧张过程中,出现踩乱的现象,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检测装置,包括速度检测单元、环境检测单元、数据处理控制器、计算单元和判断单元,通过检测装置对车辆与前车之间是否存在碰撞隐患,从而可以及时对驾驶员进行提醒,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报警装置,包括信号接收单元和与之连接的提醒单元,所述提醒单元连接报警器,通过报警装置对驾驶员进行提醒,保证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检测装置对驾驶过程中,车辆与前车的行驶状态进行检测,从而可以判断出两车之间是否存在碰撞隐患,进而可以对驾驶员进行及时提醒,提高驾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未经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295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