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猕猴桃软腐病原菌的引物及检测方法和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138694.3 申请日: 2018-02-10
公开(公告)号: CN108315461A 公开(公告)日: 2018-07-24
发明(设计)人: 胡容平;石军;陈松;叶慧丽;陈庆东;林立金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C12Q1/6895 分类号: C12Q1/6895;C12Q1/686;C12Q1/04;C12N15/11;C12R1/645
代理公司: 成都帝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5 代理人: 黎照西
地址: 610000 ***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病原菌 检测 特异性引物 反向引物 正向引物 猕猴桃 灵敏性 引物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灵敏性检测猕猴桃软腐病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一组特异性引物,其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组成,所述正向引物为:5'‑TCATTCGTGATCTCAAGCCAGA‑3'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反向引物为:5'‑TGCTGGTGAAGATAGACATCTGC‑3',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基于该特异性引物的检测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及植物检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检测猕猴桃软腐病原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高灵敏度特异性引物及检测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猕猴桃被称为水果之王和维生素C之冠,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国内的主要种植区有四川、陕西和贵州等地。对于猕猴桃病害的检测、防控,是提高其经济价值,促进地区猕猴桃行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

软腐病是猕猴桃病害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该病原菌在6月中旬至9月底有很高的产孢能力,当猕猴桃幼果感染该菌时,会严重影响果实的生长,在6月感染时,容易发生采前落果。该病原菌对于果底部和果中部均有较强的侵染能力。

利用特异性引物检测病原菌仅通过PCR扩増结果便可以实现病原苗的鉴定,其具有简便快捷的优点,在病害早期诊断和及时防治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体在检测Botryosphaeria dothidea方面,“A PCR-based Technique for Identification ofFusicoccum sp.from Pistachio and Various Other Hosts in California ScientificSocieties”(DOI:10.1094/pdis.2002.86.5.515)基于ITS序列设计了能特异性扩增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引物对BDI/BDII,“A nested multiplex PCR for species-specific identification and detection of Botryosphaeriaceae species on mango”(DOI:https://doi.org/10.1007/s10658-012-0003-8)基于rDNA-ITS序列设计了一对扩增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特异性引物Bd318F/Bd318R。

不过,上述技术存在检测方法不简便或引物特异性低的问题。为此,中国专利ZL201310233134.3进行了改良,提出了一对特异性高的用于检测Botryosphaeriadothidea的引物BZY-1/BZY-2。

目前,对于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特异性引物的报道较少,且未成体系,所得的引物多为偶然获得。这种局面造成了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检测只能依赖零星几种引物,限制了对由该菌引起的猕猴桃软腐病的检测。

在实际检测工作中,除了对引物有特异性要求之外,还要求引物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引物的特异性可以保证对具体病原菌检测的准确性,而敏感性可以更易于病原菌的精确检测,可在低含量下检出病原菌,更利于病害初期的诊断。

在获得较好特异性的基础上,提高检测灵敏性方面,现有技术在其它病害菌的检测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2816835B的中国专利,不仅实现了玉米内州萎蔫病菌的特异性检测,同时还实现了该病菌的微量检测,使得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的对进境玉米样品中Cmn的检测。

目前,虽然申请号为201310233134.3的中国专利实现了对Botryosphaeriadothidea的特异性检测,但在微量检测时的灵敏性还不尽人意。

因此,如何在获得对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具有特异性且灵敏度高的引物,是现有技术所亟需的。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86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