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性吡咯烷的合成工艺及中间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38986.7 | 申请日: | 2018-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1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奕超;董金鹏;李侠;顾学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鑫凯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07/08 | 分类号: | C07D207/08;C07D401/04;C07D213/61;C07C27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洪敏;谢绪宁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性 吡咯烷 合成 工艺 中间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性吡咯烷的合成工艺及中间体,所述合成工艺采用2,5‑二氟卤苯或5‑氟‑3卤代吡啶为原料底物,采用手性催化剂诱导手性反应的发生,从而将酮化合物还原为对应的手性醇化合物,再通过取代反应在醇羟基上引入好离去集团,以便进行成环反应(或者直接成环反应)。本发明提供的工艺具有显著提高产品收率、降低成本的优点,且反应温度温和,易于控制和工业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肿瘤医药中间体合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性吡咯烷的合成工艺及中间体。
背景技术
手性吡咯烷作为一种高级医药中间体,可用于多种抗癌药物的合成,目前公开的Trk抑制剂中,美国临床肿瘤学会2017年公布的抗癌新药larotrectinib的结构中,都含有(R)-2-(2,5-二氟苯基)吡咯烷结构
在手性吡咯烷的合成方法中,手性诱导的方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该类型反应中常常需要很低的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手性诱导的结果变差。例如,公开号为US2015/005280A1的US专利申请公开一种手性吡咯烷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如下方式进行:
上述方法采用手性剂(S)-2-叔丁基-磺酰胺来诱导手性中间体的合成,然而上述工艺在采用三乙基硼氢化锂(LiBEt3)还原叔丁基亚磺酰亚胺时,需要在-78℃的过冷条件下进行,且上述还原步骤及合成最终产品手性吡咯烷时,这两步收率只有36%;此外,在此工艺方法中,由于三乙基硼氢化锂需求量大且价格昂贵,另外由于温度条件比较苛刻,导致生产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开发成本更低的合成工艺路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二个目的分别是提供一种手性吡咯烷的合成工艺,该合成工艺的反应条件温和,能显著提高产品收率,并降低成本,且能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手性吡咯烷的中间体。
本发明的第一个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手性吡咯烷的合成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格氏试剂的作用下,使式(ⅰ)的卤代物与N-甲氧基-N-甲基-4-卤丁酰胺在有机溶剂A中发生偶联反应,得到式(ⅱ)的卤代丁酮,
步骤二,采用手性催化剂,并以硼烷为还原剂,使式(ⅱ)的卤代丁酮被还原成式(ⅲ-1)的S型手性醇化合物或式(ⅲ-2)的R型手性醇化合物,
步骤三,使式(ⅲ-1)的S型手性醇化合物或式(ⅲ-2)的R型手性醇化合物的醇羟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式(ⅳ-1)的S型化合物或式(ⅳ-2)的R型手性化合物,
步骤四,向式(ⅳ-1)的S型化合物或式(ⅳ-2)的R型化合物中加入氨的甲醇溶液,使发生成环反应,得到式(ⅴ-1)的R型手性吡咯烷或式(ⅴ-2)的S型手性吡咯烷,
其中,
式(ⅰ)、(ⅱ)、(ⅲ-1)、(ⅲ-2)、(ⅳ-1)、(ⅳ-2)、(ⅴ-1)和(ⅴ-2)中的R1代表基团1-取代-2,5-二氟苯基或3-取代-5-氟吡啶基;
式(ⅰ)中X1代表基团-Cl、-Br或-I;所述N-甲氧基-N-甲基-4-卤丁酰胺中的卤素为Cl、Br或I;
式(ⅱ)、(ⅲ-1)、(ⅲ-2)、(ⅳ-1)和(ⅳ-2)中X2代表基团-Cl、-Br或-I;
式(ⅳ-1)和(ⅳ-2)中的X代表基团-OTs、-OMs、-Cl、-Br或-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鑫凯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鑫凯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389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