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油污泥微生物降解和曝气-抽提联合处理站和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3628.5 | 申请日: | 2018-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5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娟;席北斗;赵传军;汪洋;唐军;苏婧;陈雷;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B09C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喻颖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油 污泥 微生物 降解 联合 处理 方法 | ||
1.一种含油污泥微生物降解和曝气-抽提联合处理站,包括微生物添加装置、曝气-抽提装置、联合处理容器和气/液多孔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微生物添加装置,用于向联合处理容器内注入微生物液体,以对所述含油污泥进行微生物降解;
曝气-抽提装置,用于向联合处理容器内输入曝气用气体,以对所述含油污泥进行曝气处理,以及以抽提的方式对联合处理容器内的降解和曝气后的含油污泥中的尾气进行去除;
联合处理容器,所述联合处理容器上设置有进料口、搅拌器和出料口,其中搅拌器用于对联合处理容器内的含油污泥进行搅拌;
气/液多孔转换器,呈环状设置于所述联合处理容器的中部,所述气/液多孔转换器包括在环形圆周上分布的、与若干个通道对应连通的开口,所述若干个通道以间隔的方式分别与微生物添加装置的输送管道和曝气-抽提装置的曝气管道连通,从而分别用于向所述联合处理容器内部输送微生物液体和曝气用气体;其中,所述气/液多孔转换器为环形,设计于搅拌器与进料仓的连接处,在其上均布开孔,孔径大小与输送管道相匹配,微生物添加装置的输送管道和曝气管道间隔布置,管径和材质依据场地规模和污染物类型确定;
其中,所述含油污泥微生物降解和曝气-抽提联合处理站中的部件以如下方式从上往下层状布置:
微生物-曝气/抽提装置层,包括微生物添加装置和曝气-抽提装置,位于所述含油污泥微生物降解和曝气-抽提联合处理站的顶层;
计量-进料层,包括联合处理容器的进料口,以及微生物添加装置的输送管道、曝气-抽提装置的曝气管道、联合处理容器内部空间中设置的计量装置;
拌和层,包括设置于所述联合处理容器上的搅拌机和气/液多孔转换器;
卸料层,包括联合处理容器的出料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微生物降解和曝气-抽提联合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抽提装置的抽提管道上还安装了采样装置,以间接确定土壤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微生物降解和曝气-抽提联合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抽提装置将曝气室与抽提室设置在一个容器内,通过隔板相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微生物降解和曝气-抽提联合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抽提装置的抽提管道与所述联合处理容器内部空间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气/液多孔转换器开口的上部,利于对降解和曝气后的含油污泥中尾气的去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微生物降解和曝气-抽提联合处理站,其特征在于,其进料采用履带和密闭进料箱,全自动搅拌和自动卸料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微生物降解和曝气-抽提联合处理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合处理容器的出料口设置于行车间内,能够直接以自卸方式将出料输送到货车车厢内。
7.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含油污泥微生物降解和曝气-抽提联合处理站对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场地大小和处理污染物的实际总量,来确定处理站的个数,以及微生物储罐及曝气-抽提储罐的直径及高度;由现场小试得到的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来确定各管道的材质;安装和/或调校含油污泥微生物降解和曝气-抽提联合处理站;
(2)通过试验确定微生物投放量、含油污泥拌和量、曝气时间和含量、抽提时间和速率、温度及pH参数,通过抽提气体污染物检测含量确定最优方案;
(3)采用所述含油污泥微生物降解和曝气-抽提联合处理站对含油污泥进行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采用含油污泥微生物降解和曝气-抽提联合处理站对含油污泥进行处理的步骤中,先进行微生物降解处理,再进行曝气处理,然后抽提除去尾气,然后检测是否重复上述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362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