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双蒸发器空调主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46542.8 | 申请日: | 2018-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7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吕慧;冯怡晨;钟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周放;尚世浩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主机 蒸发器 风道 壳体 双蒸发器 制冷性能 第一端 车身 密封保温性能 鼓风机 布置空间 传统空调 内部设置 控制器 乘员舱 出风口 进风口 舒适性 卧铺舱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双蒸发器空调主机,包括:壳体,内部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的第一端于所述壳体上形成进风口,所述风道的第二端于所述壳体上形成出风口;所述风道内自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固定有第一蒸发器、鼓风机和第二蒸发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空调主机内部结构的合理利用,在空调主机内部设计布置两个蒸发器,该结构较传统空调只需多增加一个蒸发器,无需增加一整套空调主机及控制器,成本变化小,对车身的设计无特殊要求,布置空间要求低,无需提升车身密封保温性能。通过第二个蒸发器对制冷性能补偿,大大提升了空调主机制冷性能,改善乘员舱或卧铺舱等的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空调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双蒸发器空调主机。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装置具有制冷、为驾驶室降温的功能,其主要原理是制冷剂在压缩机的驱动下,在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布置在空调主机内部)、管路等部件组成的封闭系统中做循环运动,另外驾驶室内的热空气通过风机的带动,在蒸发器处与蒸发器内部的制冷剂发生热交换,从而降低热空气温度,达到制冷的效果。
空调主机布置在驾驶舱内,受空间限制,空调主机(蒸发器体积)不能设计的很大,随着小型商务车、重卡带休息舱的车型越来越多,车内的活动空间增大,空调系统的热负荷增加,原本单一的空调系统在布置空间的限制下,性能已不能满足车内舒适性能的要求,故需要在限定的空间提升空调主机整体性能。
现有汽车空调多为单蒸发器空调主机形式,即:一个空调主机内部只有单一蒸发器,蒸发器受空调主机布置空间限制,换热性能有限。对于大活动空间的车型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情况:
一、采用单台单蒸空调主机制冷,该方案需最大限度提高蒸发器换热效率,提高车身隔热性能,同时适当降低舒适性要求;如只采用单蒸空调主机制冷,蒸发器受现有结构、工艺的影响,单体性能提升甚微。提升驾驶室隔热需要增加隔热材料的使用,成本上升,有保温的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提升空调性能。降低驾驶室舒适性要求只能是降低用户体验。
二、采用两台单蒸空调主机制冷,即:配置两套空调主机,该方案除在驾驶舱仪表台内装配传统的单蒸空调主机外,还需在车内布置另外一台空调主机,两台空调主机共同工作,提高总体制冷性能,提高舒适性。这样存在以下问题:
a、首先需多增加一台空调主机,相应的增加一台控制器、主机连接管路等,成本上升较多,整套空调系统成本接近单系统的2倍;
b、增加一台空调主机需要占用更多的驾驶舱空间,减小人员活动或储物空间;
c、双主机空调系统更复杂,两台主机布置分散,系统匹配设计、标定难度大,匹配不好容易出现蒸发器结冰、压缩机液击等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双蒸发器空调主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在车身周边条件不变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空调主机内部结构,提高空调主机制冷性能,提升驾驶舱内的舒适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双蒸发器空调主机,包括:
壳体,内部设置有风道,所述风道的第一端于所述壳体上形成进风口,所述风道的第二端于所述壳体上形成出风口;所述风道内自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固定有第一蒸发器、鼓风机和第二蒸发器。
如上所述的汽车双蒸发器空调主机,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风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为倒L形结构,所述第三通道为倒U形结构,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短边端的端面,所述第一通道的长边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通道的长边端的侧面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的短边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三通道的一侧的侧面连通,所述出风口设置于第三通道的另一侧的端面。
如上所述的汽车双蒸发器空调主机,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蒸发器固定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短边端和长边端的交界处,所述鼓风机固定于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通道的交界处,所述第二蒸发器固定于所述第二通道的长边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65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