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部件搭载装置以及部件搭载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49338.1 | 申请日: | 2018-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02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奥田修;酒井一信;渡永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13/04 | 分类号: | H05K13/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文海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部件 搭载 装置 以及 方法 | ||
1.一种部件搭载装置,其中,
所述部件搭载装置具备:
多个吸嘴,朝多个吸嘴的吸引路导入负压而使多个吸嘴保持部件;
多个吸嘴轴,其在下端部将所述多个吸嘴保持为更换自如,且具有与所述吸引路连通的内部流路;
旋转体,其将所述多个吸嘴轴以等间距且升降自如的方式保持在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圆周上,通过以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使所述多个吸嘴朝多个工作台依次移动,该多个工作台包括供所述多个吸嘴进行保持部件或者将所保持的部件搭载于工件的规定的搭载位置的动作的部件保持及搭载工作台、以及进行由所述多个吸嘴保持的部件的检测的部件检测工作台;
吸嘴升降机构,其在所述部件保持及搭载工作台处使所述多个吸嘴升降;
部件检测部,其在所述部件检测工作台处对由所述多个吸嘴保持的部件进行检测;
负压流路,其是形成于所述旋转体的内部的空气流路,与外部的负压源连通;
正压流路,其是形成于所述旋转体的内部的空气流路,与外部的正压源连通;
连接流路,其是形成于所述旋转体的内部的空气流路,与所述多个吸嘴轴各自的内部流路连通;
流路切换部,其内置于所述旋转体,具有借助动力用空气而移动的滑柱,通过所述滑柱的移动使所述连接流路选择性地与所述负压流路和所述正压流路连通;
第一先导流路以及第二先导流路,它们内置于所述旋转体,供给用于驱动所述流路切换部的滑柱的动力用空气;以及
动力空气用连通插头,其与所述旋转体的表面接触,从外部将动力用空气朝所述第一先导流路以及所述第二先导流路供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部件搭载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体具有呈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环状且从所述旋转轴的中心观察时在半径方向上具有规定的宽度的平坦的环圈状的接触面,
所述第一先导流路的入口亦即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先导流路的入口亦即第二开口配置于所述接触面,
所述动力空气用连通插头至少包括第一动力空气用连通插头与第二动力空气用连通插头,
所述第一动力空气用连通插头在与所述接触面接触的状态下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先导流路连通,
所述第二动力空气用连通插头在与所述接触面接触的状态下从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先导流路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部件搭载装置,其中,
所述流路切换部为如下结构:具有设置于所述滑柱的一端侧的第一空间以及设置于所述滑柱的另一端侧的第二空间,当所述滑柱借助供给至所述第一空间的动力用空气移动到另一端侧时,所述连接流路与所述负压流路连通,当所述滑柱借助供给至所述第二空间的动力用空气移动到一端侧时,所述连接流路与所述正压流路连通,
所述第一先导流路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
所述第二先导流路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
所述第一动力空气用连通插头在所述部件保持及搭载工作台处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先导流路连通,
所述第二动力空气用连通插头在所述部件保持及搭载工作台处从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二先导流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部件搭载装置,其中,
所述部件搭载装置还具备第三动力空气用连通插头,
所述第三动力空气用连通插头在相比所述部件保持及搭载工作台靠后且位于所述部件检测工作台之前的工作台中的一个工作台处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先导流路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部件搭载装置,其中,
所述第三动力空气用连通插头在所述部件保持及搭载工作台的下一个工作台处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先导流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部件搭载装置,其中,
所述第三动力空气用连通插头朝所述第一先导流路供给动力用空气,以便在所述部件保持及搭载工作台处进行部件搭载动作后的吸嘴到达所述部件检测工作台之前,朝进行所述部件搭载动作后的吸嘴的吸引路导入负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933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