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玄武岩尾矿制备的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49890.0 | 申请日: | 2018-0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8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王习东;王昊;刘丽丽;岳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3/132 | 分类号: | C04B33/132;C04B33/13;C04B38/00;E01C5/04;E01C1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陈征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玄武岩 透水砖 分子筛 尾矿粉 尾矿 制备 固体废弃物 废弃 原料制备 重量份 面层 粘土 资源化循环 场地资源 指标要求 烧结 填埋 占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玄武岩尾矿制备的透水砖,所述透水砖包括面层和底层;所述面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粒度为20~40目的玄武岩尾矿粉85~95份,分子筛废弃料2~8份,粘土2~8份;所述底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粒度为5~20目的玄武岩尾矿粉70~80份;粒度为20~40目的玄武岩尾矿粉10~20份,分子筛废弃料2~8份,粘土2~8份。本发明以固体废弃物玄武岩尾矿和分子筛废弃料为原料,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利用,减少了因填埋占用的场地资源。烧结得到的透水砖性能优良,均优于国家标准规定的指标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玄武岩尾矿综合利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玄武岩尾矿制备的透水砖。
背景技术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区的持续扩张,道路硬化程度逐年增加,城市开发强度越来越大,“热岛”“雨岛”效应逐年增强,原有的洪涝蓄滞区被挤占,由于排水设施的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的发展,从而产生一系列城市水安全方面的问题。如城区的不透水地面,致使雨水无法下渗,加上原有的城市地下排水管道老化,排水系统不健全,缩短了市区洪峰形成时间,洪水总量和流速增大,市区道路成为主要的洪水路径,地势低洼的中北部城区更易形成内涝,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因此,现阶段我们需要把城市建设为自然存积、渗透与净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设施中的一种重要的源控制技术便是透水性铺装,也称为低影响开发技术,进而减少城市不透水面积,同时使城市雨水的径流走向得以良好的调控,促进雨水的储存、渗透和净化透水砖的作用。
玄武岩,是生产铸石的好原料。铸石是将玄武岩经过熔化铸造、结晶处理,退火而成的材料。它比合金钢坚硬而耐磨,比铅和橡胶抗腐蚀。玄武岩还在一种铸钢先进工艺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可以延长铸膜寿命。同时,玄武岩还可以抽成玻璃丝,比一般玻璃丝布抗碱性强,耐高温性能好。同时,玄武岩是修理公路、铁路、机场跑道所用石料中最好的材料,具有抗压性强、压碎值低、抗腐蚀性强、沥青粘附性玄武石,玄武石具有耐磨、吃水量少、导电性能差、抗压性强、压碎值低、抗腐蚀性强、沥青粘附性等优点,并被国际认可,是发展铁路运输及公路运输最好的基石。目前,随着玄武岩矿的开采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玄武岩尾矿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所以针对玄武岩尾矿利用不充分、污染环境等现状,如何增加玄武岩尾矿产品的附加值、开拓玄武岩尾矿的新用途,是当前一项艰巨的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玄武岩尾矿制备的透水砖,所述透水砖包括面层和底层;所述面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粒度为20~40目的玄武岩尾矿粉85~95份,分子筛废弃料2~8份,粘土2~8份;所述底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粒度为5~20目的玄武岩尾矿粉70~80份;粒度为20~40目的玄武岩尾矿粉10~20份,分子筛废弃料2~8份,粘土2~8份。
透水砖表层既需要具有良好的透水性能,还需要具有较高的强度,在表层面料中添加粒径较大的玄武岩尾矿粉,可提高砖的透水性能。但是大粒径的尾矿会导致砖的强度降低,因此,本申请进一步在原料中添加了分子筛废弃料,申请人发现,在原料中添加少量的分子筛废弃料即可有效地提高表层的强度,这不会引起表层透水性能得明显下降。为进一步增强砖整体的强度,申请人在底层原料中进一步添加了粒径较小的的玄武岩尾矿粉。通过上述的调整,可保证透水砖整体透水性和高强度。
优选的,所述面层与底层原料的重量比为0.9~1.1:9。
进一步优选,所述面层与底层原料的重量比为1:9。
优选的,所述透水砖的总厚度为5~7cm。本发明所述原料制备的透水砖在上述厚度的情况下具有理想的厚度和透水率。
优选的,所述分子筛废弃料的粒度为100~200目。
优选的,所述分子筛废弃料为分子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料。所述固体废弃料主要含有杂质的分子筛落地料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498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