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机器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57219.0 | 申请日: | 2018-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971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夏海超;白国振;祁涛;赵善政;陈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语音输出模块 保护模块 接收模块 驱动模块 智能机器人系统 超声波传感器 语音采集模块 温度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采集模块 存储模块 通信模块 学习模块 单片机 显示屏 电源 视觉 躯干 显示屏电路 驱动电机 柔性表层 通信连接 智能 手部 腿部 供电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机器人系统,包括:结构单元,包括躯干、头部、手部、腿部、柔性表层和传动机构;以及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保护模块、电源、通信模块、智能深度学习模块、驱动模块、驱动电机、存储模块、接收模块、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视觉采集模块、语音采集模块、语音输出模块以及显示屏,其中,单片机分别与保护模块、通信模块、智能深度学习模块、驱动模块、存储模块、接收模块、语音输出模块以及显示屏电路连接,电源分别与保护模块、驱动模块、语音输出模块以及显示屏相连接来供电,接收模块分别与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视觉采集模块以及语音采集模块通信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机器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机器人被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智能机器人已经可以实现较多简单的操作功能。
在现有的技术中,智能机器人系统仅仅能实现简单的语音输出、抓取功能、行走功能,不具有私人学习功能、智能深度学习功能、远程监护功能、自主避障功能、特征识别功能、情感分析功能、交互功能、通信功能、物联网功能、数据共享功能、数据存储功能、实时显示功能等,不仅智能化低、性能低,而且灵活性差,稳定性低,可靠性低。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机器人工作环境的复杂化,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高智能化、高性能化、高灵活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智能机器人系统正被迫切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智能化、高性能化、高灵活性、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的智能机器人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机器人系统,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结构单元,包括躯干、头部、手部、腿部、柔性表层和传动机构;以及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保护模块、电源、通信模块、智能深度学习模块、驱动模块、驱动电机、存储模块、接收模块、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视觉采集模块、语音采集模块、语音输出模块以及显示屏,其中,单片机分别与保护模块、通信模块、智能深度学习模块、驱动模块、存储模块、接收模块、语音输出模块以及显示屏电路连接,电源分别与保护模块、驱动模块、语音输出模块以及显示屏相连接来供电,接收模块分别与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视觉采集模块以及语音采集模块通信连接,传动机构的输入端与驱动电机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手部、头部以及腿部相连接,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带传动、绳传动、蜗轮蜗杆传动、液压传动以及气压传动中的一至多种。
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机器人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手部包括手臂、手掌、手指,手臂的一端与躯干连接,另一端与手掌连接,手指与手掌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机器人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头部包括壳体、耳朵、眼睛、嘴巴,壳体与躯干连接,耳朵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耳朵对称地设置在壳体的两侧,眼睛与壳体相连接且设置在壳体的外侧,嘴巴与壳体相连接,设置在壳体的外侧且位于眼睛的下方。
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机器人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腿部包括脚、腿,腿的一端与躯干连接,另一端与脚连接。
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机器人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驱动电机的输入端与驱动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传动系统的输入端相连,传动系统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控制手部、头部和腿部的动作。
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机器人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柔性表层覆盖在手部、头部、躯干和腿部的外表面,柔性表层的材质是由橡胶、树脂、聚酯以及纤维织物中的一至多种制作而成。
在本发明提供的智能机器人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通信模块为有线数据通信、WiFi通信以及蓝牙通信中的一至多种。
发明的作用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72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球形跟随机器人及其跟随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投篮机械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