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扇贝取丁机及其取丁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58243.6 | 申请日: | 2018-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944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曾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渔福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2C29/04 | 分类号: | A22C29/04 |
代理公司: | 33339 杭州亿创果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朱琴琴 |
地址: | 31110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步进 扇贝 转盘 切口组件 开壳 翘起 切口刀 上壳 加工技术领域 竖直方向移动 转盘转动方向 等角度设置 工艺步骤 海鲜产品 裙边残留 升降组件 限位组件 转动组件 自动打开 成品率 刀具 内脏 驱动 | ||
本发明涉及海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扇贝取丁机,包括步进转盘、开壳取丁装置和切口撬壳装置,开壳取丁装置和切口撬壳装置均位于步进转盘旁侧,步进转盘底部设有转动组件,步进转盘顶部设有若干个限位组件,所有限位组件沿步进转盘转动方向依次等角度设置,切口撬壳装置包括有切口组件和用以将扇贝上壳翘起一定角度的翘起组件,翘起组件位于开壳取丁装置和切口组件之间,切口组件包括有切口刀和用以驱动切口刀在竖直方向移动的升降组件,本发明通过能够自动打开上壳便于下个工序的进行,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了因工人使用刀具撬扇贝而引起的工伤事件;取丁工艺步骤少,效率是人工取丁的10倍以上,无内脏和裙边残留,成品率达到99%。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鲜产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扇贝取丁机及其取丁工艺。
背景技术
扇贝,属于双壳类软体动物,双壳纲牡蛎目,附着在浅海岩石或沙质海底生活,扇贝品种多,约有400余种,是世界各地重要的海洋渔业资源之一,扇贝的壳、肉、珍珠层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目前从生扇贝中取出扇贝丁大多是人工手动进行作业的,生扇贝的贝壳处于紧闭状态,人工要打开扇贝壳需要较大的力气和较长的时间,人工使用刀具开壳中如果开壳技能不够熟练还容易伤及自身,同时长时间工作会对工人带来较大的劳动强度。
公开号为CN20424502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扇贝开壳取贝柱设备,公开号为CN204047816的实用新型专利同样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扇贝开壳取贝柱设备和公开号CN103229821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扇贝自动脱壳取肉机,上述三个专利的技术方案都是采用热加工,非鲜取丁,严重影响产品风味;
而公开号为CN106259819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一种扇贝取丁机,包括机架,空压机,真空泵,机架上设环形传送带,机架上、沿传送带依次布置:一个或两个扇贝活体摆放工位,从扇贝活体边缘将扇贝上壳切除一部分的切口工位,清除切口工位切除废壳的第一废壳清理工位,将扇贝上壳揭开并将扇贝闭壳肌与上壳连接处切断的上壳分离工位,清除上壳分离工位揭下的上壳的第二废壳清理工位,清除内脏及裙边的抽取工位,取下扇贝闭壳肌的挖取工位,从取下扇贝下壳的卸壳工位;所述的传送带包括绕设在轮上的链条或皮带,均匀设置在链条或皮带上的若干个夹持单元,所述的夹持单元包括底座,底座上表面设置两个固定卡爪,底座体上、两个固定卡爪中间设置滑槽,滑槽内配合设置滑柱,靠近滑柱的一端设置穿越滑槽的活动卡爪,滑槽内设置一端抵在滑柱该端的弹簧,滑柱的另一端露在滑槽外,所述的固定卡爪和活动卡爪可将单个扇贝活体托举悬空并固定在底座的上方,虽然为鲜取丁的装置,但是采用流水线式结构,占用的体积大,其吸管的开口端可抵在六个扇贝下壳上并将扇贝的闭壳肌、内脏及裙边一并包容,真空泵产生的负压将内脏及裙边吸走,而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难以将内脏及裙边清理干净,会有残留的内脏及裙边吸附在闭壳肌上,依然需要人工再次切除,增加了人工,降低了扇贝取丁效率,而且结构也更加复杂,因此,需要研发一款更加智能的扇贝取丁机以及一种更加简化的扇贝取丁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扇贝取丁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扇贝取丁机的取丁工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渔福食品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渔福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82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