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柱和梁的挤压成型免拆模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59103.0 | 申请日: | 2018-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49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B28B7/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22206 | 代理人: | 李晓莉 |
地址: | 130118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压成型 混凝土柱 免拆模壳 制备方法和应用 制备 建筑工程领域 挤压成型机 建筑工业化 强制搅拌机 养护隧道窑 截取设备 施工效率 水平输送 纤维水泥 综合成本 检查口 免拆除 抹灰 口模 模壳 支模 柱梁 整洁 生产 | ||
1.混凝土柱和梁挤压成型免拆模壳,其特征是:包括矩形模壳(1)以及U形模壳(2),所述矩形模壳(1)为内部中空的矩形纤维水泥板,所述U形模壳(2)为U形纤维水泥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柱和梁挤压成型免拆模壳,其特征是:所述矩形模壳(1)和U形模壳(2)的一端与梁接触时设置有模壳上的梁豁口(5)。
3.混凝土柱和梁挤压成型免拆模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且以下步骤顺次进行,
步骤一、制备纤维水泥拌合料
将制作纤维水泥板的原材料加入强制搅拌机(6),充分搅拌制成纤维水泥拌合料,输送至挤压成型机(7)的料斗;
步骤二、挤压成型机挤出成型
纤维水泥拌合料通过料斗进入挤压成型机(7),经螺杆高压挤压后从口模(8)挤出成型获得半成品,经检查口(9)确定生产工艺参数合格后,挤出成型的半成品进入养护隧道窑(10);
步骤三、高温养护
挤出成型的半成品在养护隧道窑(10)内进行加温至50℃~200℃,实施高温养护,使其强度达到10MPa~40MPa;
步骤四、截取成品
经高温养护的半成品强度达到10MPa~40MPa后通过截取设备(11)进行截取,制成混凝土柱和梁的挤压成型免拆模壳,经水平输送平台(12)运送至存储场地码放,获得混凝土柱和梁的挤压成型免拆模壳。
4.混凝土柱和梁挤压成型免拆矩形模壳的应用,其特征是:应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柱和梁挤压成型免拆模壳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矩形模壳(1)制备混凝土柱(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矩形模壳(1)
采用矩形模壳(1),根据预设高度截取其长度,根据相配合的顶部梁截面尺寸在矩形模壳(1)顶部裁剪模壳上的梁豁口(5),存放备用;
步骤二、绑扎混凝土柱钢筋并吊装矩形模壳(1)
采用常规方式绑扎混凝土柱钢筋,或采用工业化方式制备成品柱钢筋笼,完成后吊装制备完成的矩形模壳(1)套在柱钢筋笼的外侧;
步骤三、固定矩形模壳(1)
采用常规方式支撑并固定矩形模壳(1);
步骤四、浇筑混凝土并养护
采用常规方式浇筑混凝土并进行养护,矩形模壳(1)与后浇筑混凝土成为一体;
步骤五、拆除支撑和固定装置
拆除支撑和固定装置,不拆除矩形模壳(1),矩形模壳(1)为混凝土柱(3)的一部分,共同参与其工作;至此采用矩形模壳(1)施工制备混凝土柱(3)完成。
5.混凝土柱和梁挤压成型免拆U形模壳的应用,其特征是:应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柱和梁挤压成型免拆模壳的制备方法制备的U形模壳(2)制备混凝土柱(3)以及混凝土梁(4);
采用U形模壳(2)施工制备混凝土柱(3)
步骤一、准备U形模壳(2)
每根柱采用两块U形模壳(2),根据预设高度截取其长度,根据顶部梁的截面尺寸在顶部裁剪模壳上的梁豁口(5),存放备用;
步骤二、绑扎混凝土柱钢筋并吊装U形模壳(2)
采用常规方式绑扎混凝土柱钢筋,或采用工业化方式制备成品柱钢筋笼,完成后吊装制备完成的两块U形模壳(2)对放成矩形套在柱钢筋笼的外侧;
步骤三、固定U形模壳(2)
采用常规方式支撑并固定U形模壳(2);
步骤四、浇筑混凝土并养护
采用常规方式浇筑混凝土并进行养护,U形模壳(2)与后浇筑混凝土成为一体;
步骤五、拆除支撑和固定装置
拆除支撑和固定装置,不拆除U形模壳(2),U形模壳(2)为混凝土柱(3)的一部分,共同参与其工作;至此采用U形模壳(2)施工制备混凝土柱(3)完成。
采用U形模壳(2)施工混凝土梁(4)
步骤一、准备U形模壳(2)
采用U形模壳(2),根据预设的长度和高度截取,存放备用;
步骤二、支撑U形模壳(2)
采用常规的支顶和固定方式将准备好的U形模壳(2)就位;
步骤三、绑扎混凝土梁钢筋并浇筑混凝土
采用常规方式绑扎混凝土梁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同时进行养护;
步骤四、拆除支撑和固定装置
拆除支撑和固定装置,不拆除U形模壳(2),U形模壳(2)为混凝土梁(4)的一部分,共同参与其工作;至此采用U形模壳(2)施工混凝土梁(4)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建筑大学,未经吉林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5910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