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64452.1 | 申请日: | 2018-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4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宋德平;朱斌;唐玉新;张帆帆;叶昱;雷丹;袁为锋;李指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14 | 分类号: | A61K9/14;A61K31/7048;A61K47/40;A61K47/32;A61K47/38;A61K47/18;A61K47/22;A61K47/12;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张荣 |
地址: | 330045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氰酸红霉素 可溶性粉 生产过程 矫味剂 制备 缓释高分子材料 产品成品率 水溶性淀粉 酸碱调节剂 产品药效 分子材料 有机溶剂 半衰期 纯化水 环糊精 缓释 抗菌 配合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每1000g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含硫氰酸红霉素50~200g、β‑环糊精30~100g、矫味剂5~20g、酸碱调节剂10~30g、缓释高分子材料5~50g、有机溶剂50~200ml、纯化水40~500、其余为水溶性淀粉。本发明的优点是:(1)产品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成本较低:由于批量较大,这样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损耗,有效提高了产品成品率。同时批量大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产过程的其它费用;(2)产品引进了矫味剂、缓释分子材料相互配合,解决口感不好,半衰期短的问题,增强药物的抗菌范围。所以产品药效上均达到或超过同类似产品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兽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等革兰阳性病原菌所引起的肺炎、败血症、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等感染是畜禽生产中常见的疾病;此外,霉形体所引起的家禽慢性呼吸道病、猪霉形体肺炎以及青、草、链、鳙等鱼苗和种鱼的白头白嘴病,草鱼、青鱼细菌性烂鳃病,鲢、鳙鱼的白皮病及罗非鱼的链球菌病等感染亦是困扰大规模生产的重要疾病。这些疾病或感染,如果不预防或及时治疗,很容易导致病畜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溶解性差、口感不好、半衰期短,不利于临床上使用。本发明通过添加矫味剂,采用缓释技术,喷雾干燥工艺等解决了市售产品溶解性差、口感不好和半衰期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它加入了矫味剂,采用了缓释技术相互配合,解决口感不好,半衰期短的问题,增强药物的抗菌范围。使它的质量和性能优于现在所生产的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预防和控制畜禽呼吸道疾病及细菌性烂鳃、链球菌病,提高成活率,促进养殖效率。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硫氰酸红霉素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由下述原辅料药物组成:每1000g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含硫氰酸红霉素50~200g、β-环糊精30~100g、矫味剂5~20g、酸碱调节剂10~30g、缓释高分子材料5~50g、有机溶剂50~200ml、纯化水40~500ml、其余为水溶性淀粉。
上述的矫味剂是阿斯巴甜、糖精钠、纽甜、柠檬酸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上述的酸碱调节剂是柠檬酸、柠檬酸钠、碳酸氢钠、磷酸二氢钠一种或者几种混合物。
上述的缓释高分子材料是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上述的有机溶剂是丙二醇、乙醇、聚乙二醇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上述的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制备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先将硫氰酸红霉素、β-环糊精、矫味剂、酸碱调节剂、缓释高分子材料、水溶性淀粉按照总和为百分之百的相应百分比例分别称量好,并置于不同的容器中,备用。
(2)取有机溶剂加热至60℃加入已经在步骤1称量好的β-环糊精、硫氰酸红霉素搅拌均匀溶解,加入用纯化水预溶好的酸碱调节剂使pH达到4.0~5.0。
(3)取纯化水加热至80℃,加入步骤1称量好的矫味剂、高分子缓释材料、水溶性淀粉搅拌均匀并溶解。
(4)将步骤2和步骤3的溶液混合均匀,以300r/min的搅拌速度持续搅拌30分钟,测定pH值应在4.0~5.0之间,否则用酸碱调节剂进行调节。
(5)溶液通过喷雾干燥塔进行喷雾干燥,得到含硫氰酸红霉素为5%~20%的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农业大学,未经江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644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