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菌株发酵去除生物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71669.5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7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宋安东;谢慧;张宏森;毛国涛;王志敏;王风芹;李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5/20 | 分类号: | A23L5/20;C12N1/1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曲霉毒素 生物原料 菌株 发酵 生物质废料 降解 去除 黄孢原毛平革菌 预处理 生物发酵技术 操作处理 发酵处理 快速发酵 人体健康 食品安全 杂色云芝 发酵液 氮素 碳素 制备 申请 | ||
1.一种利用特定菌株发酵去除生物原料中黄曲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菌株为黄孢原毛平革菌和/或杂色云芝,所述生物原料为以碳素为主成分的生物质废料和/或以氮素为主成分的生物质废料;具体步骤如下:
(一)生物原料预处理
首先,将生物原料预处理;
其次,调节碳氮比为C:N=1:0.1~0.5;
最后,向碳氮比调节后生物原料中加水,搅拌均匀,调整物料含水率为35~65%作为待发酵处理物料备用;
(二)菌株发酵,制备发酵液
将黄孢原毛平革菌和杂色云芝分别发酵处理;
发酵培养黄孢原毛平革菌时,培养温度为37~39℃;
发酵培养杂色云芝时,培养温度为28~30℃;
(三)发酵降解黄曲霉毒素
利用步骤(二)中的发酵液对步骤(一)的待发酵处理物料进行规模发酵处理或快速发酵降解处理,具体而言:
规模发酵处理:将步骤(二)中发酵液,按5~20%的总接种量,接种到步骤(一)的待发酵处理物料,混合均匀后,自然堆积发酵培养8~15天,即可有效降解生物原料中的黄曲霉毒素;
快速发酵处理:将步骤(二)中发酵液与生物原料按1mL:0.1~1.5g比例,混合搅拌,在40℃~55℃、pH=4.0~5.0条件下发酵处理50~80h;所收获物料即为黄曲霉毒素降解后无害生物原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特定菌株发酵去除生物原料中黄曲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原料为以碳素为主成分的生物质废料为:玉米秸秆、玉米芯、麸皮、花生秧中一种或几种任意比例混合物;
所述氮素为主成分的生物质废料为:花生饼、豆粕、棉粕、菜籽粕中一种或几种任意比例混合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利用特定菌株发酵去除生物原料中黄曲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预处理方式为:将玉米秸秆、花生秧秆切成0.5~3厘米再进行使用,将玉米芯粉碎至5~20目后再使用,针对花生饼、豆粕、棉粕、菜籽粕、花生壳,清洗、除尘后直接使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利用特定菌株发酵去除生物原料中黄曲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调节碳氮比的具体调节方式为:通过混入氮素肥料进行调节,或者按照如下方式调节:
将待处理的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碳素为主成分的生物质废料,与没有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氮素为主成分的生物质废料按质量比1:0.1~0.5的比例进行混合;
或者,将待处理的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氮素为主成分的生物质废料,与没有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碳素为主成分的生物质废料按质量比0.1~0.5: 1的比例进行混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特定菌株发酵去除生物原料中黄曲霉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发酵培养时,培养基配方设计如下:
黄孢原毛平革菌培养基:葡萄糖10g/L,酒石酸铵2mmol/L,pH 4.5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液10mmol/L,KH2PO4 2g/L,MgSO4·7H2O 0.5g/L,CaCl2·2H2O 0.1g/L,VB1 1mg/L,黎芦醇3mmol/L,微量元素混合液7mL/L,吐温80 1 g/L;
杂色云芝培养基:葡萄糖2g/L,酒石酸铵12mmol/L,pH4.5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液10mmol/L,KH2PO4 1.47×10-2mol/L,MgSO4·7H2O 2.03×10-3mol/L,CaCl2·2H2O 6.8×10-4mol/L,VB1 2.97×10-6mol/L,微量元素混合液7mL/L,吐温80 1g/L;
所述微量元素混合液组成如下:
氨基乙酸7.8×10-3mol/L,MgSO4·7H2O 1.2×10-2mol/L,
MnSO4·H2O 2.9×10-3mol/L,NaCl 1.7×10-2mol/L,
FeSO4·7H2O 3.59×10-4mol/L,CoCl2 7.75×10-4mol/L,
CaCl2·2H2O 9.0×10-4mol/L,ZnSO4·7H2O 3.48×10-4mol/L,
CuSO4·5H2O 4×10-5mol/L,KAl(SO4)2·12H2O 2.1×10-5mol/L,
HBO3 1.6×10-4mol/L,NaMnO4 4.1×10-5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166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酱鹅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快速分离获取火龙果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