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菌株发酵去除生物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171669.5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7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宋安东;谢慧;张宏森;毛国涛;王志敏;王风芹;李志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L5/20 | 分类号: | A23L5/20;C12N1/1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000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曲霉毒素 生物原料 菌株 发酵 生物质废料 降解 去除 黄孢原毛平革菌 预处理 生物发酵技术 操作处理 发酵处理 快速发酵 人体健康 食品安全 杂色云芝 发酵液 氮素 碳素 制备 申请 | ||
本申请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特定菌株发酵去除生物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所述特定菌株为黄孢原毛平革菌和/或杂色云芝,所述生物原料为以碳素为主成分的生物质废料和/或以氮素为主成分的生物质废料;具体包括:生物原料预处理、菌株发酵,制备发酵液、规模发酵处理或快速发酵降解黄曲霉毒素等步骤。总体而言,本申请所提供的发酵方法,操作处理过程较为便捷,降解黄曲霉毒素效果较为明显,且处理成本较低,可较好为食品安全、人体健康奠定基础,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意义。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特定菌株发酵去除生物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T)主要是由黄曲霉(
由于储存不当或其他原因,一些食品或饲料原料(如花生、玉米、大豆、小麦、花生饼(粕)、豆粕、棉粕、菜籽粕等)常会受到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感染,进而使得原料中含有较高含量的黄曲霉毒素,其黄曲霉毒素含量甚至可以高达50~80μg/kg。研究表明,家禽对黄曲霉毒素最敏感,其次是仔猪和母猪,而幼畜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度又高于成年家畜。在动物生产中,一旦日粮(如玉米、豆粕等)被黄曲霉毒素污染,轻则导致动物体增重降低,饲料转化率下降,重则诱发肿瘤和癌症,甚至死亡,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研究成果也表明,食物中黄曲霉毒素与肝细胞癌变 (Liver Cell Cancer,LCC) 呈正相关性,长时间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食物被认为是导致肝癌胃癌,肠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而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原料进入饲料生产或食用菌生产领域,最终导致黄曲霉毒素进入饲料或食品循环,是影响食品安全、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原因。
由于黄曲霉毒素污染范围较广且毒性较强,因此各国都提出了黄曲霉毒素的最高限量标准,中国规定了AFB1的含量为20μg/kg,欧盟规定农产品中AFT(B1+B2+G1+G2)的最高限量为4μg/kg,美国规定农产品中AFT(B1+B2+G1+G2)的最高限量为15μg/kg(刘银坤,1990;Moss, 2002)。因此防止霉变和去除霉变饲料或肥料原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是饲料或肥料生产中必要的环节,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措施之一。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降解饲料或食品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主要有:1、生物法,即细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直接降解和吸附等;2、物理法,即紫外光照射技术、268℃以上高温、吸附剂吸附脱毒等;3、化学法,即应用碱处理、氧化处理等。总体而言,这些方法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去除原料中的黄曲霉毒素,但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成本高、二次污染、效果不佳等,因此仍需对生物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去除问题探讨新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特定菌株发酵去除生物原料中黄曲霉素的方法,从而为食品原料或饲料原料等生物原料的安全可靠奠定基础。
本申请所采取的技术方案详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16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酱鹅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快速分离获取火龙果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