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喹啉并喹唑啉酮衍生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171848.9 | 申请日: | 2018-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19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邹建平;张栋梁;达莫拉·苏布;李成坤;陶泽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71/04 | 分类号: | C07D471/04;A61P35/00;A61P3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周强;陶海锋 |
地址: | 215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喹唑啉酮衍生物 喹啉 制备 抑制肿瘤细胞 喹啉基吲哚 后处理 产物类型 反应操作 反应条件 目标产物 起始物 可用 收率 污染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喹啉并喹唑啉酮衍生物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使用1‑喹啉基吲哚为起始物,原料易得,种类广泛;利用本发明方法得到的产物类型多样,用途广泛,可用于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此外,本发明公开的方法步骤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目标产物的收率高、污染小、反应操作和后处理过程简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喹啉并喹唑啉酮衍生物及相关衍生产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中存在喹唑啉酮衍生物,该中药具有镇痛消炎、减肥、调节心脏、体温和支气管收缩等作用 (戴媛媛,刘保林,窦昌贵. 吴茱萸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进展. 中药材,2002, 10, 256-259;胡长平, 李元建。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 19(10), 1084-1987)。
喹唑啉酮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和药用价值。主要表现在抗过敏反应和预防支气管炎复发方面,其中11H-吡啶并[2,1-B]喹唑啉酮-5-甲酸的抗过敏能力和预防支气管炎复发的能力分别为硫蒽唑和色甘酸钠的5倍(Charlw F. Schwender, Brooks R.Sunday, David . J. Herzig. J. Med. Chem, 1979, 22, 114;Charlw F. Schwender,Brooks R. Sunday, David J. Herzig, Edward K. Kusner, P. R. Schumann andDaniel L. Gawlak. J. Med. Chem, 1979, 22, 748;Jefferson W. Tilley, Ronald A.LeMahieu, Mathew Carson, Richard W. Kierstead, Herman W. Baruth, and BohdanYaremko. J. Med. Chem. 1980, 23, 92-95. 6. Charles F. Schwender, Brooks R.Sunday, and Victoria L. Decker. J. Med. Chem. 1982, 25, 742-745)。
现有合成路线适用范围较窄、需要配体、需要过量的碱,故成本高、污染大,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喹啉并喹唑啉酮衍生物及相关衍生产品的方法,其具有原料来源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后处理简单、产率高等优点。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制备喹啉并喹唑啉酮衍生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1-喹啉基吲哚化合物、亚硝酸叔丁酯、铜催化剂溶于溶剂中,于室温~100℃下进行反应,获得喹啉并喹唑啉酮衍生物;
所述1-喹啉基吲哚化合物如下化学结构通式所示:
其中R
其中R
其中R
所述铜催化剂的化学式为CuX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1718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